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章 當斷即斷

五個主持圍殺張軍和楊懷兵,兩個人圍著張軍,三個去對付楊懷兵。不是不重視張軍,只是楊懷兵著甲持刀,感覺要難對付一些。

都尉甲冑並不適合步戰,沒那麼靈便,有點重,好在這東西比皮甲堅固,硬扛也不會受傷。

楊懷兵穿的鎧甲是山紋甲。

馬上將的鐵甲有一個特點,就是鱗片朝上編排,從側面壓綴,也就是接縫朝上,這是為了防止被人從下面所傷。

要想傷他,你得比他高,兵器從上往下捅到接縫裡,就是你得跳起來往下扎,或者兩邊一邊高,你從他左側面捅刺過來才行。

正面的話那就看力量還有硬度了,大唐之所以威壓四海,兵器還有鎧甲的的硬度絕對是佔了主要原因,只不過這會兒就有點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意思,全看技巧和運氣。

張軍擋了一刀急退兩步拉開距離,間隙間看了楊懷兵那邊一眼,感覺短時間內沒什麼問題,也就放下心來。

也就是一偏頭的功夫,又是一刀迎面劈來,另外一把照著肚子就捅,毫不猶豫,就是要殺人,不是嚇唬。

張軍和楊懷兵就算這會兒被砍死在這兒,這事兒也不會鬧多大,頂天也就是往梁州報一下就完事了,主持們仍然是主持,每日念慈悲宣佛法。

甚至可能都不會通報,過了很久皇帝才會知道。這就是亂世的殘酷。

張鎰,馮河清,田悅,大唐被殺的節度使可不是一個兩個,被殺掉的其他官員包括宰相也不是一個兩個,皇帝也是毫無辦法。

最後還得捏著鼻子認了,給人家冊封。李楚林田希鑑田緒等等都是這個樣子。

和尚在這個年代的地位怪異的高,莫名其妙的逃在律法之外,自然更是什麼事情也不會有。

……

迎面一刀只是威嚇,這和尚自然也知道不可能奏功,只是逼迫張軍閃躲,給另外一個和尚製造機會。

雖然張軍手裡拿著三稜刺,但顯然並沒有被當成什麼威脅。拿刀的當然不會怕一個拎著鐵條子的嘛,又沒刃又沒鋒的,還短。

張軍向側邊閃了一下,主要是躲那把對著肚子捅過來的傢伙,然後用左臂硬擋迎面劈過來的橫刀,身體已經貼了過去。

這一下出了兩個和尚的意外。

哧啦一聲常衫破開露出裡面的步甲,張軍也到了兩個和尚之間,左手去拿捅人和尚的右腕,右手三稜刺使足了力氣貫了出去,噗的一聲從那和尚頜下刺入,直透天靈。

左手抓住和尚手腕後扯,右手已經棄了三稜刺,從左手下奪過了和尚的橫刀來,一個旋身帶著風聲全力揮斬。

又是一聲裂錦,和尚被一刀劈得連退了幾步,紫色袈衣從中撕烈,露出來裡面的護體甲衣,卻是吐蕃式樣。

唐代以前和尚穿黑,但以皇家所賜的紫色和大紅為榮,最為尊貴。像大興寺的主持就是一身大紅袈衣。

在佛教經律上規定,和尚是不能穿純色衣服的,更不能穿‘上色’,像黑紅紫黃這些就屬於上色,是國君極臣的專用色。

但是不是受寵嘛,也就敢亂來了,像後來甚至都敢穿黃。其實就是慣的。

“原來是細作。”張軍隨口扣了個大帽子過去,手上橫刀不停,直直的照胸腹挑刺。

涇州城曾被吐蕃佔了六年,城內諸寺一切依常,與吐蕃官員也是多有來往,手裡有些吐蕃的物件兒其實是正常事兒。

不過也正說明了這些和尚根本就沒有什麼君王國家濟世恩澤的想法,誰給東西誰就是奶媽,他們才不管到底誰坐天下。

和尚有些慌亂,必竟不是常年戰陣撕殺的軍將,不管是勇力還是經驗多有不足,也不夠兇悍,平時對普通人足夠,但是和軍將一對就上下立分了。

這會撕殺也沒有什麼套路招式,就是取命,只管朝著要命的地方招呼就是了,套路招式什麼的那得是到了一九四幾年以後才有的東西。

這會兒練武其實就是打磨身體,增加氣力,熟練兵器。

要說招術肯定是有的,但和套路的招式完全不同,更貼進於散打,而且專攻致命的地方。

為什麼傳統武術不能上擂臺?你先把規則改了,什麼下陰咽喉太陽穴眼珠子隨便來,然後你再試試就知道了。

像軍將平時操練,練的最多的就是劈砍和捅刺,一日數百下,月復月年復年,你這麼練也可以一刀削頭。

靠的全是熟練和氣力。

張軍一刀在手,又有些耽心楊懷兵那邊,就想速戰速絕以免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