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疑心你不兌現,也沒有人會虛諾不兌,那就沒法立足了。所謂一諾千鈞就是這個意思。
這是個文化水平物資水平很低的年代,卻也是道德水平相當高的年代。
給軍士們講了話,張軍又接待了原涇州諸將,和他們坐下來聊了聊,解釋了一下新軍不論品秩的道理。
晚上大家一起吃飯,張軍讓楊懷兵把胡燾叫到自己身邊,和他邊吃邊聊了一會兒,問了一些家庭情況這些私事,寬慰了幾句。
就這麼簡單的事兒,放到現代估計都不會有什麼感覺,但在這個年代把胡燾感動夠嗆,當下擊胸立誓生死相隨。
到是把張軍整的挺不好意思的。
接下來兩天,楊懷兵帶著胡燾編練新軍,張軍在城內四處察看了一下,看了看城中百姓的生活狀態,集市作坊什麼的。
城裡的寺院除了大興寺外全部充軍,包括田畝財產都罰沒了,大興寺也只保留了主要建築,其他近幾年增建的部分都做了剝離。
全城四十歲以上的和尚一共就三十來個人,選了一個年紀最長的接任了主持,帶著這三十來個人修行,每天的開銷實名到公倉支取。
其實就是領點糧吃飯,別的他們也用不到什麼。
女尼和寺中的‘信女’到是有三百多人,嚇了張軍一跳。不過到也正常,必竟兩千多和尚呢,青壯年就佔了八成。
其實按現在話來說,她們這些人就是寺妓,用來滿足和尚們的生理需求。
其中有自願的,也有脅迫的。
孩童到是不多,一百多個,和這些女人一起安置到了離州衙最近的一處廟中,改名為織浣局,算是公辦織布廠,也生產成衣。
張軍為織布廠制定了廠規以及薪酬晉升體系,公選了廠長副廠長等一應職務,並下了一份定單,為全軍生產夏服。
工廠順利開工,大部分女人還是很開心的,只有極少數不太情願,直接就被忽略掉了。
有些人就是喜歡那種‘被人日日寵’的生活,這個誰也沒辦法。
至於那些強制還俗的僧人們,待遇照比這些女人可就差了不是一星半點,除了操練,每日裡開始修夯城牆,拆改寺廟,平整道路修繕房屋,開始了勞動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