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漏了遊騎?”
“發現的都拿下了,不知是否疏漏。”
張軍點了點頭不再考慮這個問題。這麼大個範圍,又沒有什麼科技手段,就靠人的眼睛看,有疏漏也是正常的。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即然都出來列陣了,那就磕唄。誰又怕了誰?
其實張軍不知道的是,不是對方將領願意出來野戰。守著高大城牆看著敵人在下面乾瞪眼他不舒服嗎?
可是特麼李懷光走的時候縱火毀營,咸陽城也沒放過呀,又來不及修,在裡面守著還不如直接出來痛痛快快的。
朱泚這邊這段時間兵強馬壯的,大仗小仗勝利不少,接連打退勤王部隊,來投的人也不少,也難免生出些傲氣來。
而且在這個戰爭講個人武勇的時代,能成為將軍的人物自然更不缺自信。
反正亂七八糟的各種原因吧,偽朝咸陽守將韓旻獲知有唐軍兵馬由興平而來的時候,想也沒想就下令出城迎戰了。
前面說過,三千大唐戰卒在這個年代絕對已經是任何人都不敢小看的一股力量。將再勇也不可能以一敵百敵千,還是要靠大軍撕殺。
午初二刻又盞茶時間,鳳翔暫編第一師與駐守咸陽城的朱泚麾下韓旻部隊在咸陽城西兩裡相會。
此刻的戰場位置差不多就是後世的渭河河道上,渭城火車站附近。
鳳翔兵馬在距韓旻部兩百步距離停下來整理隊形,也是在觀察敵情。
另一邊韓旻執矛端坐馬上也在打量著這邊。他是以逸待勞,心裡上要輕鬆許多。
兩百步,也就是大約三百米。古人說的一步是指左右腳各邁一次,而不是一隻腳邁一次,那叫跬。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就是指路要靠兩隻腳一跬一步的走下去,才能到達千里之外。
張軍也在看對方。
其實隔著這麼遠也就是看個陣型大概,人就是個形狀。
典型的大唐軍隊陣型,陌刀兵在前,橫刀兵居中,弩兵在後已經舉勢待發。後圍騎兵在兩翼擺出了衝鋒的架式,跳蕩(機動)在騎兵與弩兵中間。
陣分左右,中間留出一條路來,一個穿著明光鎧的馬上將手持長矛坐在馬上看著這邊。那條路就是給他留的,見勢不妙可以掉頭回到陣中。
“不是說有兩個守將麼?”
“郎君,人家也不是非得都出來呀,在城上觀戰也有可能。”武懷錶看了張軍一眼。這個郎君什麼都好,就是時不時的發呆,還總問些奇奇怪怪的問題。
“那就是說,城內或許還有人馬?”
“肯定會有,不過應該不多,幾百十人。”
張軍搖了搖頭,不再想這些問題,伸手把大槊拿在手裡,右腳一叩馬腹,戰馬打個噴嚏往前走去。
“郎君。”
“無妨。整隊跟進。”
不是張軍不怕死,是這會兒的交戰都在一百米以內,不會隔著這麼遠就開幹。
其實就算是現代戰爭也基本上都是在五十八十米內完成的,只不過殺傷力和戰爭模式不同。那種隔著好幾百米就大喊一聲衝啊,然後開始衝鋒的都是在電影裡。
想想手榴彈能扔多遠?
張軍一人持槊走在前面,後面軍士們排成整整齊齊的佇列跟進。步卒在前,騎兵墊後。步卒也是騎馬的。
張軍沒安排什麼跳蕩機動。從他當上節度使那天起,鳳翔軍就沒有跳蕩這個兵種了。那完全就是用軍士的命去硬撞,不划算。
陌刀隊,橫刀隊(弓),弩隊,騎兵隊。暫時也只能這樣,以後弄出來的東西多了再調整。
演義時經常講兩軍交戰,相互射一箭,兩軍就在箭外的安全距離兩兩相對,互相鼓譟,然後主將出去罵幾句抖抖威風開始單挑。
主將挑贏了也就代表勝利了。
都是扯蛋的,要不怎麼叫演義?演義就是評書,聽眾愛聽這個,那就這麼寫。
除了春秋戰國時期有些現代人不能理解的‘友好客套’式戰爭以外,打仗就是想辦法把對方弄死,哪有那麼多模式和講究?
單挑肯定是有,那都是在相當極端的情況下才會偶有發生,不能當做正常現像。主將要是敢臨陣自己跑到敵方陣前去,結果就只能是被射成糖葫蘆。
像張軍斬閻晏那種根本就不是打仗,兩邊也肯定不會真打起來。
相距百米,張軍止住戰馬,身後將士們也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