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大唐部隊的物資後勤比較複雜,有自備從家裡帶的,有地方安排的,還有國家負責的。
物資自備的就是原府兵,比較悲催。不但衣物武器弓槍甲衣要自備,連軍糧都要自備,還有馬,各種工具繩索,包括籮筐都有規定。
還不是帶來就完了,補充也全部得由家裡給送。
部隊上就只給發一把橫刀,三十支箭就什麼也不管了。也沒有軍晌。(繳獲歸私)
地方安排的是募兵,一應物資全部由節度支使,還特麼有錢賺。他們有軍晌。
而國家負責的就是邊軍系列,軍戶一類的職業軍人。但事實上大部分也是地方上出了,國家撥付什麼的總是不能太及時。
這也是為什麼節度使權力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軍費開支必須要解決呀。
這種狀態還怎麼談團結友愛?還怎麼統一思想?還怎麼昇華精神意識?
到了德宗這會兒,各地府兵的逃兵率相當高,但並不都是因為懼戰,有很多是因為沒飯吃沒甲穿了。不掙錢還要不斷往裡燒錢,一般家庭都挺不住。
統一,是必須的。
要統一思想,先統一物資,統一待遇。要不都是空談。
這也算是張軍來到這裡以後,開始真正做出的第一件事吧。改革軍制的第一步:一視同仁。
“郎君是打算?”
“一應私物按市價折算,算是本府購之。以後諸軍物料所使一概公置,軍士只需聽命戰鬥殺敵立功,其餘諸事無須煩擾。
軍需之事一定要交予可靠之人,幾個人分別做一方面,此是要事。日後,但凡觸逆者,斬不恕。”
“諾。”
“待長安事畢,本府上下無論軍政,都會配發糧餉……此事,容我再行斟酌幾日再與五哥你商議。”
“諾。”
“你且去忙吧,這些都等長安收復後再說。某去尋張二哥。”
李應右輕皺著眉頭出去了。
這麼一會兒張軍和他說了不少事情,也安排了不少事情,都得馬上安排下去,他還得交割職務,搭建自己的管理班子。
張軍把事情一交待就輕鬆了,騎上馬出城來到西大營。
做為自己的本部大營,日後一段時間裡的編訓基地,這會兒西大營裡熱鬧非凡。
本府的軍士,還有迴轉的本府兵士都被調動了起來,擴營,繼續建造木屋,夯操場,立箭靶還有刀靶。
張軍徑直去了自己在營內的節堂,叫親兵去找張良來,他自己把這兩天寫的編訓方案拿出來整理了一下,考慮著怎麼和張良說。
這玩藝兒在這個時代,或者說這個世界,是全新的東西,甚至有些顛覆,一骨腦的弄出來只可能壞事,得設計好程式,一點一點改造。
這樣更容易接受也更能出效果。
張軍耐著性子進了房中,學著這個時候的人席地而坐,就著矮几做事。
桌椅什麼的都要等等,不可能這麼快,還得將就幾天。
這還是幸好軍庫中就有常備的乾燥木材,馬上就可以開始做,要不然還得更久。
其實到不是特別涼,也不是嫌榻硬,是心理上的不習慣,屈的慌,坐不住啊。
跪坐是不可能跪坐的,盤腿還能堅持一會兒,但也堅不了多久。其實這具身體的記憶不管是跪坐還是屈膝都相當輕鬆。
他在寫的時候都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必竟自己沒當過兵,也沒有辦法系統的寫一本編訓大綱出來,這時候就是要排出次序。
還有場地的問題,現在化軍事整訓怎麼有少得了現代化的場地?
相對於這個只會使用蠻力,全靠身體素質和勇氣戰鬥的年代來說,現代化的訓練方法簡直就是一個飛躍。
還有器械運動也是要搞的。必竟是冷兵時代,力量,持久力,耐力各個方面相當重要。
再一個就是文化學習了。
晚晌後,用兩個小時的時間來識字讀書,藉機給戰士們講一些小故事,編寫一些精神糧食喂下去。
對於資訊傳遞靠馬的時代,精神啟蒙是相當容易的。看看歷史上那些各種造反者的經歷就知道了,隨便弄本做舊的書,找塊石頭刻幾個字就能哄來大批的追隨者。
文盲也是盲,盲從這個詞就是給他們造的。你想像不到後世幾歲孩童都能做到的獨立思考在這個年代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這裡主要就是資訊接收的問題。資訊是思考的必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