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章 立觀供奉

道人們得了物料,各自忙活起來,研磨,稱料兌比,攪拌,到是有模有樣。

張軍就捧著熱水碗來回溜達著一個一個看過來。

他沒有多說什麼,就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法子來,也是想看看他們能鼓搗出來的效果。萬一有驚喜呢。

幾個道士分支所學各不相同,用料兌比也有差別,除了硝磺,加入的炭素也不一樣,有放皂角的,有用馬兜鈴的,還有一個最複雜,他加的是雄黃和蜂蜜。

這個造價有點高啊。看樣子他們這個流派是比較富裕的。

其實都可以理解,科學研究這事兒說白了,就是一個誤打誤撞的過程,巧合大於設計。

火藥的發明也是一樣。

這玩藝兒之所以叫‘藥’,就是被研究出來治病的,《本草綱目》中就提到火藥能治瘡癬,能殺蟲,闢溼氣,絕瘟疫。

事實上,從戰國時代就有火藥了,到了大唐已經相當成熟,技術純熟,配方也相對成熟。不過這東西太危險,一不小心就是連人帶房都燒了,所以不太受主流的待見。

軍事上,利用火來搞事情的歷史比火藥更早,弄一些油脂什麼的,綁在投石或者箭上來達到引火的目的。這其中就有黑火油。也就是石油。

唐末,被廣大煉丹士們嫌棄的火藥制術被軍人發現並學習過去,開始應用在戰爭上面。主要就是用來點火,把火藥扔過去燒燬物資或者城門,使用方法都比較原始。

真正的技術產生在970年,這一年有個叫馮繼升的兵部令史,發明了火箭:利用火藥燃燒產生強大氣流的原理,把箭簇推出去傷敵。

像不像穿天猴?其實穿天猴就是模仿的宋代火箭,製作方式和樣式都基本接近。

到1000年的時候,火藥的戰爭利用不斷升級,唐福不但對火箭進行了升級改造,還製做出了火球彈,火蒺藜等更有效果的武器。

到北宋末,已經出現了霹靂炮(火炮)和震天雷(引火式手榴彈)。

1044年,曾公亮主編《武經總要》,上面有三種成熟的火藥配方,分別用於燃燒,爆炸和煙霧。

宋神宗時期,設火器監造兩坊,工人近萬,‘同日出弩火藥箭七千支,弓火藥箭一萬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萬支。’

南宋1161年,霹靂炮已經被安裝在了水師艦船上使用,所向披糜。

1132年陳規發明了火槍,用竹竿製作,內裝火藥,噴射傷人。

1259年,壽春地區出現了突火槍,以火藥噴射鐵尖石塊傷敵。

1332年,突火槍已經發展成為金屬製造,分火炮和火統。火炮守城,火統進攻,也有了專門的炮彈(子彈)。

明代,火器再一步發展,已經是正規軍事建制了,出現了可以一次發射十支的‘火弩流星箭’和發射一百支的‘百虎齊奔箭’,軍士們叫它們一窩蜂。

史有記載的,永樂大帝朱棣在白溝河戰役就使用了這種一窩蜂,獲得大勝,最後坐上了皇位。

另有武備志記載‘火龍出水’,這種戰船上使用的火箭以火藥發射,離水面四尺可飛行兩公里,達到遠攻得勝的目的。

這玩藝兒還是二級火箭,單體大箭用於飛行,推力火藥燃盡的時候點燃內建小型火箭進行分散攻擊。

還有一種神火飛鴉,基本上就可以想像成如今的大型捆綁式運載火箭,除了小點一模一樣,是相當靠譜的遠端多箭管攻擊武器。

成吉思汗西征,大量使用了火藥武器。

1260年,元朝軍隊攻擊敘利亞失敗,被阿拉伯人繳獲了大量的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藥武器,阿拉伯人掌握了火藥武器的製造和使用。

後面阿拉伯人在和西班牙的戰役中開始大量使用這種東方的神器,然後西班牙人學會了製造和使用……再然後整個歐洲都學會了。

火器因為強大的殺傷力和遠端攻擊力得到了歐洲人的喜愛和追求,開始迅速發展。

火器因為強大的殺傷力和遠端攻擊力受到了明末文人士族還有滿清的厭惡,限制乃至禁止了它的發展。

……

‘硝石出隴道’,這是張軍比較滿意的地方,自己弄火藥最大的難題就這麼被老天爺提前安排了。

他也看過不少穿越,都是去茅坑蒐集制硝。就問一句,全國人民一起拉屎能用幾天?能造多少?根本不成立的事兒。

幾個道士忙忙活活的各自做完了自己的作品,一個一個汗流浹背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