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在木片裡用麻紙纏牢固,簡易的鉛筆就算弄成了。就是有點醜。
幾個木匠圍在一邊看著張軍一番操弄,不明所以,一個一個皺著眉頭看的一頭霧水。石黛不值錢,有的是,碰到哪都弄的一片黑,除了工匠以外也就是女人用用了。
張軍心滿意足,鉛筆呀,這寫起字來就方便多了。其實不是他不能寫毛筆字,只是用慣了硬筆,用毛筆那速度會讓人急的發瘋。
“可以把石黛再精細打磨一下,把木片兒做得也精緻些,刻上凹印,把石黛嵌入後以膠粘合,比指略細即可,可稱之為墨筆。”
張軍拿著自制鉛筆比劃著給幾個木匠講解:“以木夾之,增加了硬度,這樣寫畫起來就不容易折斷了,也不會弄黑手指。
不管是你等工匠用之,還是吾等官民用之,都有好處。此物書寫繪製比毛筆快無數倍,字跡清晰,也可以寫的極小而節省麻紙。
不用時以木套之,也不會汙染衣物,省卻了磨墨洗硯的繁瑣,極其方便。你等以為如何?造物低廉如此,孩童用來讀書寫字可好?”
“可是以刀削木來取用?”一個木匠聽懂了。
“還是太過於柔軟,太易折斷了,也太不禁用。”另一個木匠想了想,估計是在心裡做了一根出來,然後發現並不是那麼好用。
天然石墨實在是太軟了。
這會兒都是取比較純淨的石墨礦來用,雜質多的硬是硬了,也寫不出字描不出色了,就是一塊不太堅硬的石頭。
但是如果製造鉛筆,那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純度高的和純度較低的一起打磨成粉,然後混合一定比例的粘土燒製出來,即能寫字又有足夠的硬度。
這個配方也不難,多燒製幾次試一試就找出來了,連浪費都談不上。
只是當下的工藝技術,如何擠出實用的筆芯來是個問題。
張軍拿過石黛給幾個木匠講了一下制筆的全過程,磨粉混合擠壓燒製的方法也一併講了。幾個木匠如獲至寶,細心的用筆記錄下來,還特意標上了時間。
‘興元元年,甲子紀鼠,於府衙得鳳翔府尊張公增傳石黛制筆之法。吾等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