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莽羅衣這邊這事兒,張軍到是不著急。李適還沒回來,很多事情都得等。
但是這兩萬多人白養著,這事兒就有點難受了,正好今天提到了在州城之間修路這事兒,張軍一想,這不就是現成的勞工嗎?
吐蕃的人長的都是人高馬大的,一個比一個壯實,不用來修路簡直就是浪費。
“先修鳳翔連線隴關,大散關之路,再由岐山經扶風到盩厔,具體人員物資由長史調撥吧,要防備串逃。
隴關大散關路通以後,吐蕃卒北上,由隴關修往延州,經延長至丹州,再至奉先。某現在到是期望尚結贊不要有動作,待某修完道路再說。”
幾個人都笑了起來,怎麼想這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只怕是李適一回長安,尚結贊那邊就應該派人過來了。
“郎君,如此大興土木,物料方面想來問題不是太大,但糜費怕是天文之數,郎君可是想清楚了。”李應右低聲對張軍說了一句。
因為張軍改了一些制度,府內現在沒有徭役一說了,用勞力就要付工資,還都是給現錢,這筆數字可不小。
“現錢只是軍中,市面上卻不慌忙,帛錢米粟可任選之,只是不要打壓,要據實照付。民心需要慢慢培養,何時黎元能信任本府了,那本府才算是腳踏實地。”
“應右明白了。”
“不過你說的也是有道理,咱們現在沒有來源也是個問題……待某回來想一想,開幾個坊作用做商市吧。
諸府諸州諸節鎮要派人勾兌一下,再去長安尋些化外商人回來。”
張軍想了想,對李應右說:“杜環這個參軍事,某並不是看中他的什麼才能,而是他的經歷,你不妨找他談一談。
他到過摩裡,到過很多地方,那邊的很多咱們這裡沒有的物種,不同的風俗文明。我需要從那邊獲得一些東西。”
“來往商人沒有帶來郎君所需要的東西嗎?”
“某未去過長安互市,對泊來物亦不曾熟悉,到是可以瞭解一下。而且長安這邊多為西域波斯之物,某要的東西在摩裡以南,只能靠海路而來。”
“職下可能問郎君?”
“無須如此,想問就問,想講就講。摩裡在萬里之海洲之上,那裡四季如夏,物產礦藏可謂豐富。
從那裡再往西行數萬裡,還有海洲,盛產紅木,我要的東西主要就在那裡,若是海船過去至少五六個月的航程。
途中風險甚大,須幾經風暴,生還能否全憑氣運。”
“杜環聽聞就是乘海船而歸。”
“是,不過他是從摩裡以東回來,這邊風浪要小些,用時也短,兩月左右,風險要小很多,海外商賈也是最多的。”
“郎君是想弄個船隊去尋物?”
張軍搖了搖頭:“現在不是時候。我只想問問那些海外商賈,看彼等可有訊息罷了,希望不大。
那邊現在還未開化,住民猶如野人一般,怕是無法交流。”
“就沒有別的辦法過去了嗎?”
“有。”張軍點了點頭,扭頭看向李應右:“可還記得密雲郡公?”
“郎君所說,就是曾經令密雲郡公敗北的西域之國?”
“白衣大食。現在是倭馬亞王朝,打敗他,擊潰他,不只是收復巨唐西域諸地,可把疆域推至摩裡,就是杜環所達之海洲。
從那裡再去那紅木之地只需萬里海程,一月可至,且風平浪靜,風險極低。”
“郎君數番提起密雲郡公,就是想擊潰這白衣大食吧?”
“對。不管是新仇舊恨,白衣大食都已經是必戰之敵。他站在了某要前行的路上。”
“敢問郎君,那裡,到底有什麼?”李應右直視著張軍,問了一句。
“想知道?”張軍笑了笑:“數萬裡之遙的把沃土地,無數礦藏,還有,”他看了李應右一眼:“足以讓巨唐黎元從此不用考慮糧荒之農物。”
“不在五穀之內?”
張軍搖了搖頭:“不在。最豐產之物有三種,一種有人高,結穗一二個,種一粒種,可得五百粒以上。”
張軍伸手比了比小指:“一粒有指拇大小,煮食即可。另外兩種為薯,可以為糧,亦可以為菜,生熟皆可,產量頗豐。”
張軍舉起拳頭比了比:“一株可得十數個,大者如某之拳,小者如清禪之拳,綿甜適口。其他種種數不勝數,多為菜蔬。”
李應右盤算了一下,若真像張軍說的這樣,確實,不用為糧食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