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這些活動用的。
鳳翔做為西都,主街道和長安一個規制,所以到是方便了。
諸大臣被請到行宮正門北側觀禮臺,將領在南側觀禮臺,各國節使等諸人在對面國賓館大門兩側的觀禮臺。
而中官,包括諸相,和皇帝一起登上城樓,在城上觀看。
張軍到的時候,兩邊的觀禮臺上已經就位,李適還沒登樓,在等他過來。
“陛下,萬事俱備,請陛下登樓發號。”
“可。”李適手扶橫刀意氣風發,抖了抖戰披風,大步登上城樓。
張軍招招手,兩駕等在一旁披紅掛黃的雙馬戰車駛過來,等在城門處。
李適上了城樓,搭著簷頭往下面兩側看了看,這會兒大街兩側已經站滿了人,見到皇帝上來發出一片歡呼,很快就形成了海嘯一樣的聲勢。
如果在長安,就絕對達不到這種程度。鳳翔人民現在和其他地區的老百姓,可以說已經不一樣了。
城頭上有兩個碩大的用鐵片圍成的土喇叭,李適已經提前見過這個東西,知道用法。
別小看這東西,事實上到了五六十年這東西都還在用,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霍仙鳴是今天主持人,見李適到了合適的位置,他湊過來請示了一下,然後衝著大喇叭喊,先講了一下今天是要閱兵,然後請李適講話。
李適的講演稿是張軍寫的,不知道是李適自己還是叫的翰林幫著潤色了一下。
李軍在城下騎在馬上聽著李適在上面講話。聲音從土喇叭裡傳出來有點怪怪的,張軍心裡也有點怪怪的。
有些恍惚,有些意識和**要分裂的感覺。
沉陷了一下才猛然驚醒過來,出了一身細汗,卻只感覺頭腦清明,視力也清晰的彷彿能看清空氣中的浮塵。
李適講完了話,張軍適時出現在城下,大聲請示。李適下令,閱兵開始。
張軍請李適下城。
李適帶著兩位護軍以及儀仗兵下了城坐上兩輛戰車,張軍騎馬陪在李適旁邊,向軍隊集結的方向走去。
鳳翔的軍將們已經在確定好的位置列出方隊,精神抖擻的等著皇帝過來巡視。
街道兩側的老百姓看到皇帝激動的歡呼,施禮的施禮,招手的招手,把李適看的老懷大悅。
說起來他不是第一次被老百姓離著這麼近觀看,但是這一次的感覺卻是不同。
“諸軍辛苦。”
“萬勝,萬勝。”
“天下平定,是你等功勳。”
“為巨唐赴,萬死不辭。”……
軍將的齊聲呼喝震撼雲宵,也把李適聽的熱血沸騰,就想面前馬上出現一個賊宵,自己橫刀過去斬殺個痛快。
兩邊的百姓被軍將們的喝聲震著了,也是莫名的激動ing,只有行宮和國賓館大門兩側的官員將領節使們,神色不一。
張軍陪著李適把參閱的軍將們視查了一遍,又一起回到行宮城樓,陪著李適上了城頭,扶刀護衛在李適身側。
“閱兵式,開始。鳴禮炮。”
新鑄出來的大炮自己都沒想到,第一次轟鳴特麼的是打空炮。
雖然是空炮,那聲音威勢也是這個時候的人從未經歷過的,彷彿大地城樓都在顫抖一般。
“這便是愛卿所說的,大炮?”
“是,只是產量極低,鑄造不易。待湊齊三十三門,臣便送至長安佈置。”
“可有大用?”
“有了此物,城池便如金湯穩固,可於數里外擊殺賊寇兵馬,只是過於粗重,只能固定安放使用。臣會在長安城上遍佈此炮。”
“可曾演練?”
“待後面請陛下一觀,只是,隨帶之人需謹慎。”
李適點了點頭明白了張軍的意思。這種武器,還是需要保密的,不可輕易讓人瞭解。
大炮打了一百六十六響,象徵著大唐立國一百六十六年。幹掉了張軍一百六十六包火藥。稍微有點心疼。
炮是在數百米外鐵坊裡打的,十六門大炮,對著十六塊鋼板噴,硝煙四起濃霧升騰,放炮的夥計們個個灰頭土臉,但是一個一個喜笑顏開。
從城樓上能清楚的看到鐵坊裡騰起的黑白煙霧,也能聞到淡淡的火藥味道,李適有些嚮往。
一眾大臣也看著那邊。不過他們不知道是大炮,只以為是道士搞出來的什麼戲耍的東西。道士玩火玩雷玩煙在唐代很常見。
只是這聲音有點大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