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7章 君臣奏對

“臣增,見過陛下。”

“愛卿免禮。身體可安康?”

“謝陛下掛念,增一切安好,家中亦好。”

君臣相見,大家都客客氣氣的。好像隔了這麼一段時間未見,相互之間有了那麼一點點陌生感。

“愛卿邀朕前來鳳翔,可是有什麼好東西要給朕看?”

張軍看了李適一眼。現在都這麼直接了?一點都不含蓄一下了?這好像不是李適的性格啊。

其實是因為張軍給李適帶來的驚喜實在太多,接到邀請以後,李適每天都在唸叨此次又將如何,這一個月下來,有點積思成怨了,所以剛一見面就有些迫不及待。

要不是有六尚跟著,皇帝的舉止行程都有嚴格的安排還強制執行,他早就跑去找張軍了。

“陛下,此次大軍巡視諸道歸來,本應齊至上都受陛下鼓舞,為陛下賀,但因時局初定,增又是外臣,思來想去,便令大軍直接回轉。

此次陛下臨幸鳳翔,增以為,當首先視察軍隊以示慰問,以鼓士氣。

然後就是童學與將官書院。

童學可廣開民智,為吾巨唐擇識人才。陛下,識文讀經千百年來便拘於官貴族群,輕易不可外洩,此世家大閥舉世不傾之根本。

我朝歷代先皇均為此事煩憂,也曾幾度試探,但都無功無過,甚至惹起波瀾。

臣以為,世家大閥響應科舉,那便不如廣開童學,增添取士之路,可以確保我巨唐人才濟濟永不凋落。

巨唐丁口數千萬之眾,世家大閥能佔幾何?且等間隔幾年請陛下再看。

另,臣請陛下榮充將官書院祭酒之職,則天下諸將皆為天子門生,因教擇類,施以忠孝之義,授以戰陣之功,惟忠惟勇,忠勇可期。”

李適負著手開始轉圈,把張軍的話細細品咂了幾個來回,慢慢點了點頭。感覺張軍說的有道理。

李唐這會兒有兩大憂患,一是世家門閥經地幾代帝王的持續打擊卻沒有破敗,仍然佔據著朝庭中外大量的位置,和李氏族親相互抗衡。

第二就是武將的忠誠問題。

自安史起,大唐的將領們好像就看清了什麼秘密,或者得了什麼詛咒一樣,開始不停的擁兵自重乃至謀反,從門閥世子到異族將領,反反覆覆。

張軍的這番話,從抵制世家控官到消除將領隱患都考慮到了。

“待民間讀書人愈多,陛下便可壓抑舉薦,偏重科考。惟文取士,想來天下人也說不出什麼。

至於將官,學院會偏重思想,諸將聚集於一處朝夕相處千日之久,但有特例獨行者也泯與眾人矣,陛下威嚴當久念於心。”

“可,武舉當如何?”

“陛下,武舉可為學院納生門戶之一,武舉及第三甲可直接入將官書院,餘者可進軍士學院,均需歷經千日教誨方可從軍。”

“有用?”

“當然。陛下,我朝將領歷來莫不是及家從軍,眼中腦內何來君王思想?只有家族。學院便是由家及國之場所。

還有,陛下,與童學相類,將官學院每年將從軍士學院擇優選錄充為中層軍官,世家子弟終有幾人?

待首批將官畢業從軍,陛下便可以不學無術之名,定學院為從軍者必須途徑了。只需三年。彼時童學亦有結果。”

“由家及國?”

“是。陛下,臣以為,人力終會有時,巨唐千秋萬載,引導上下忠誠國度才是上上之策,以國體為本,以國體為榮,雖經年卻可不褪。”

“巨唐如此廣袤,世人皆居一城一隅,何嘗能識得天下?國之概念太過空泛了呀。”李適想了想,給出來一個結論。這傢伙真的有智慧。

其實這也正是世家門閥能夠獨斷綱乾的主要原因,就是這個時代的人眼界太窄了,大部分人的全世界也不過就是一州幾縣,你怎麼讓他產生國家的概念?

所以古時都是家國,家在前,國在後,對誰來當皇帝也根本沒什麼態度。

就像一個世代在山中耕種的老農,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報紙,你讓他談一談國家於世界的大形勢,談一談國家發展,他絕對會把你當傻子。

“陛下,臣有經三冊,一為歷史,可講自三皇五帝至本朝以來千年史記。二為地理,可講自世唐及世界之七洲四海。

三為國家史,可講世界七洲四海之文明發展,國度變遷,講巨唐之外之虎視狼眈與,遍地之黃金珠玉。”

李適看了看張軍:“巨唐之外可有遍地黃金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