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了是在等鳳翔的補給,會由船運過來直接運到滄州。他會帶軍到那裡和孟保匯合,然後北上幽州。
當然還有李適的敕書,他相信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李適再遲頓也該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一份代天巡狩的敕書會讓張軍後面的行動方便許多,也名正言順。
有了敕書,他就可以放手安排大唐東北疆的事務了,不用耽心以後反覆。
這是他征伐西域的保證。目前來說大唐最大的敵人在西方,東北這邊只是芥蘚之疾,可以放在後面慢慢收拾。
主要還是渤海國的那位在位國王大欽茂並沒有什麼野心,安心當自己的一隅之主,把東北各民族協調的相當不錯,雖然備有紛爭但並不動盪。
甚至奚族和室韋都受到了渤海國的牽制,才會動而不亂,沒有對大唐形成真正的威脅。當然,在一旁虎視眈眈的回鶻也是原因之一。
民族多了會亂,但民族多了牽制也多,就是這麼個道理。
在西邊民族到是不多,回鶻和吐蕃都成了大唐的巨患。
不過同為大患,回鶻和吐蕃還不一樣,雖然都在佔據大唐的領土疆域,但回鶻總體表現的還是比較親近大唐,有什麼事情也會上書彙報,以臣子居。
840年,回鶻被他西北部(葉尼塞河上游)的黠戛斯擊敗國滅,大部分人口南遷進入河北地區融為漢族,一部分西遷,就是後來的畏兀兒(維吾爾)。
931年,遼國崛起,黠戛斯國滅歸附大遼。
散落在蒙古高原上的黠戛斯殘部和回鶻殘部(沙回),就是蒙古族的前身。
所以,事實上,從大唐時代起,漢族就是多民族融合的漢族了。至少十幾個民族。漢族已經不是一個種族的稱呼,而是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總結。
……
不出張軍預料,大軍在平城修整了三天,王武俊派來迎接的使團就到了平城。他決定徹底內附大唐了。
對這個結果張軍當然還是高興的。
另一邊,李適的嘉獎行文,敕書也到了,給了張軍一個欽差諸事的名頭:諸道黜陟大使。處置地方,安頓諸藩,可以便宜行事。
這權力給的相當大。用白話來說就是除了京畿地區以外,想打誰打誰,想殺誰殺誰,想罷免誰就罷免誰,還不用事前彙報。
孔巢父被去了宣慰使的差事,為張軍副使,敕為採訪處置觀察使,協助張軍。
行文中對李納隻字未提,張軍也樂得李適這樣。這個皇帝其實還是心裡有數的,要是性格上再大方一些就好了。
這個黜陟大使不是常設官職,是太宗李世民搞出來的,巡視鎮壓地方。那會兒地方上並不太平。擔任此職務的都是大唐凌煙閣裡面的人物。
後來玄宗,肅宗也短暫的設立過此職。
然後就是德宗李適了,在推行兩稅法的時候,重新啟用了這個職務用來監控各道,但很快就又取消了。
這就是個犯規的職務,權力太大,各朝各代只有大唐才有,相當於現在的中央巡視組,但比巡視組的權力更大。
他不需要報告,可以直接處置:任命,提升,罷免,或者殺人。
張軍得了敕書,這一趟就算是理直氣壯了,再不用考慮太多,也不用耽心被人找後賬。
又等了兩天,大軍整休完畢,鳳翔過來的補給船隊也有了訊息,張軍這才傳令起程,渡河去真定。
這幾天的功夫虖池上早就搭滿了橋樑,王武俊還在沿途設定了多處補給站,給大軍提供飯食飲水等等,表現的相當誠懇。
早上撥營,下午午未交際就到了真定城外。
王武俊早就得了訊息,帶著屬下將官在城外三里相迎,彩旗招展號角齊鳴,就差在地面鋪上紅毯了。
“王武俊,恭迎大使多時。”
“郡王多禮了,某等卻之不恭,頗感慚愧。有勞郡王。”
“哪裡哪裡,請。”
“郡王請。”
王武俊和張軍把臂而行,孔巢父,李納還有王武俊麾下將領跟在後面,走進臨時搭建的營地之中。
“大使遠來,未知何故?”雙方分了賓主坐定,陪座的王武俊也沒寒喧,直接向坐在主位的張軍發問。
你來是準備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