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號打錯了)
第二天,張軍就召了良釀局署丞過來謀事。
良釀署是官方管理釀酒的機構,隸屬光祿寺,中央為署,都府為局,諸州不單設。不過善釀的大州會派駐酒坊使。
另外還有
良釀署的署正(署令)為正八品下,署丞正九品下,是署正的副官,也是良釀局的局正,下有府三人,史六人,監事兩人。
以上是文職,是正兒八經的公務編制流內官員。
另有掌醞三十人,酒匠十三人,奉觶一百二十人,掌固四人,負責釀酒的具體工藝流程材料和倉儲。
此四職為有編制的流外吏,相當於現在的事業編。
掌醞不是掌醞,和司醞也沒有關係,是管理釀酒的流外五等正吏。
司醞不是良釀署的編制,而是尚食局正六品女官,負責酒禮。其下有正七品典醞,正八品掌醞等官。
“如在見過太保。”西都良釀局局正何如在躬身給走進來的張軍見禮。
良釀局歸良釀署署令統管,理論上不受張軍的節制,所以稱呼上就比較正式。他算是京官。
嗯,張軍應了一聲,大步走進辦公室:“有勞何局正,坐。”
“太保在此,哪有如在的座位。”
張軍看了他一眼。京官就是這麼虛偽。
五品以上官員就算見皇帝也沒說連個座位都沒有,這諂媚的有點太露骨了。
不過何如在對辦公室裡這些桌椅擺設看來是相當有興趣兒的,眼珠子不受控制的四處亂看。
現在鳳翔府內官吏的辦公室都經過了改造,地暖,桌椅,軟榻,熱水供應,讓這些京官深羨不已。
他們也想要啊,可是得京裡出錢才行。
張軍走到自己寬大的辦公桌後坐下,指了指對面:“坐吧,某有事相詢。”
“諾。”何如在拱手應了一聲,在椅子上坐了下來,不自覺的晃了晃屁股。穩。
“某欲統肅域內酒坊,以正酒令,去濁水之名。”
張軍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意思:“但有兩事未解,故請局正商議。一是匠藝,是否需要統一,二是諸州如何。”
何如在拱了拱手,未等他開口,張軍擺了擺手:“某誠心找局正商議,據實說來就是。”
何如在眨了眨眼,把要說的話嚥了回去,想了想又拱了拱手。這好像是他的習慣,說話先拱手。
“如在明白太保之意。榷酤之後,實是濁酒盛行,但也確是萬不得已,數年間北方糜亂米價翻升,酤酒卻未見如何漲動。
太保欲統一域內匠藝,如在欣然附同,可善諸坊亂局,統一域內酒色,實為美談。
不過,酒分濁清,乃米乃果,乃釀乃蒸,多有調製,未知太保當如何一統?”
酒有濁酒清酒,原料有米和水果,有發酵酒有蒸餾酒,還有各種繁多的調製酒,怎麼統一?
而且這會兒米價太高了,酒的成本也就相當高,如果想保證質量,成本怎麼辦?
說漲價肯定是不行的,酒屬於日常消耗品,保持價格的穩定是官府應有之責。
張軍意外的看了何如在一眼。
沒想這個一副趨炎附勢嘴臉的傢伙,說到正事還挺犀利的,而且說的也到位。有點底子。
張軍沒出聲,等著何如在往下說。
“太保武勇,滌清宇內,威震八荒,統攝六鎮,轄四十餘州近百縣治,恢復吏治清丈土地革稅復商功蓋千秋。
但,如在大言,六鎮廣闊,四十餘州覆數千裡,其間山水相隔,山高水遠,物力維艱,若收攏坊作,偏遠諸州如何就市?
如在抖膽。”
張軍點了點頭,想了想,抬眼看向何如在:“若某堅持,如在有何妙策?”
“如在不敢。回太保,若需一統,首在匠工,釀酒一道重在基礎,只需責令統一酒基,則諸事可解。只是,如在不知如何保持現價。”
“某欲在鳳翔設總釀司,釀製酒品疏理匠藝督導諸州,於諸州設釀司負責一州釀事,調理諸坊,你看可行?”
張軍的意思就是在下面各州成立釀酒廠,負責本州釀造工藝指導,供應酒基,協調民間酒坊事務,然後由府城總釀司統一管理。
這樣,不至於大動干戈,對現行的酒坊造成巨大沖擊,能維持平穩。
再一個,各州建坊統一管理,即能達到一統工藝的目的,也能免去運輸的麻煩還有損耗,不至於影響酒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