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6章 三月之期

“未知,郎君所為何事?”

李應右問了一聲。他實在是想不出理由啊。

這邊大軍剛剛平復了北方叛亂,而且張軍搞了很多東西。

武器的研發生產,農民的土地分配,又要大開學堂,成立軍校和軍官學校,部隊需要時間來整訓重編,商業需要調整,工業需要生產。

可謂是百廢待興,這個時候去撩撥南詔?

鳳翔和南詔雖然不至於間隔萬里,但中間也隔著興元成都兩府,山南西道,劍南東川和劍南西川三鎮節度。這風馬牛的事情啊。

最關鍵是,南詔還賊特麼能打,是大唐周邊所有羈糜州,屬國,封地當中最能打一個,是吐蕃的鐵桿小弟。

即然是李隆基親自敕封的雲南王,大唐羈糜州,怎麼又成了吐蕃的小弟了呢?

南詔這一片地方,從秦代起就沒統一過,小國家無數,到唐代,在唐皇支援下才實現了統一,併成為大唐諸多羈糜州之一。

後來李隆基封雲南王,南詔成為屬國。

再後來因為雲南太守張虔陀辱及南詔王妻反目,這才依附了吐蕃。

張虔陀也是個牛逼人物,和南詔王幾次說想睡人家媳婦,被拒絕後還派人上門去罵南詔王。

南詔王也是個猛人,這哥們帶兵包圍雲南郡,殺了張虔陀。

唐軍為數不多的大敗仗,有三次是敗在南詔手裡的,導致後面南詔王雖然一再表示願意放下舊怨歸附大唐還回雲南土地,都被拒絕了。

於是只能跟著吐蕃一條路走到黑,結果成為了大唐南疆最大的威脅,甚至一度影響了陸真臘等國對大唐的忠誠。

那是南詔啊。李應右仔細看了看張軍。自家郎君這是,飄了?

“取地圖來。”張軍環顧了一下李應右的辦公室,隨意坐了下來,讓李應右取地圖。

李應右雖然一肚子問題,還是乖乖的去取了地圖來,鋪平在張軍面前的案几上,又叫牙兵去燒開水。

“長史可知,為何我巨唐數次三番征伐吐蕃未成?”

“職下經前不過鳳翔軍中一吏,此等經國大事哪裡得知,還請郎君解惑。”

“我巨唐健兒征伐數百載,敗績無多,除去太宗於遼東樂浪,便是這南詔蕃地最為慘烈,你可知為何?”

“應右未知。”

遼東樂浪為西漢古郡,他當然知道,但是太宗為什麼會在那邊遭遇數次大敗他如何得知?他又沒去過。

“此兩地均為大山大河之地,祟山峻嶺連綿不止,垂壁懸崖多如繁星,地勢險要交通無便易守難攻,一夫當關之地遍野。”

“原來如此。”李應右恍然大悟。他在軍隊裡幹了大半輩子,自然知道山川地勢河流對行軍打仗的影響。

要不然也不會有潼關大散關這樣稱為天險永固的存在了。

“可是長史知道嗎?山勢也分高低,江河也有深淺,各地並不統一。

我巨唐大地實則便如長安一城,狀如階梯,不過是西高東低,所以才有千江萬河東流入海。

鱗次櫛比,某便一一稱之為平原,高原,河地,山區。以極矮者為盆地,其狀如盆。”

張軍簡單的給李應右普及了一下基礎地理知識,大概的講了一下大唐境域的分佈情況,在地圖上標記了一下幾個主要分佈的海拔,好讓李應右產生概念。

但這東西就算是現代人想在腦中形成系統的概念都沒那麼簡單,何況古人?講著講著張軍就生出了製作沙盤的想法。

正好行軍也需要這個,到是可以搞一搞,那東西到也簡單。可以做為軍校的一個課目。

張軍手中鉛筆頓了頓,從懷中掏出自己的小冊子,記下沙盤兩個字。

“某稍後可製作巨唐地勢總圖來給你等觀摩,現在先不說這個問題。”

李應右眼睛一亮。張軍講了半天他聽的雲山霧罩的,實在是無法想像得出來,一聽可以見到實物就來了精神。

“你只須知道,某先前所畫之世界之圖便是這世界的陸地海洋分佈,而這整個世界的最高點,某稱之為世界之脊,便是吐蕃。”

“竟然如此?”

“是。觀全世界之最高,便是吐蕃。若以海為面,吐蕃之地為世界極點,最高處有三千丈……長安城南城為高,最高處為兩百三十丈。”

有了長安城做對比,李應右的心裡一下子就有了計較,大概有了些概念,不禁驚訝異常:“竟然相差如此之巨?那最低處是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