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壺嘴壺把這些都是小東西,小東西做起來才更見制壺師的功底。”
龔舟如是碎碎念著,一面動手揪出塊新的紫砂陶泥。
“咱們先做壺嘴——取一塊泥料,先搓成一頭粗一頭細的錐形柱,然後用刀切取出我們所需要的長度,放在小木板盤上塑形,準備挖壺嘴。”
“看,這個一頭直一頭彎的小工具,就是我們挖壺嘴用的挖嘴刀。”龔舟說著拿起挖嘴刀,在三人面前晃了晃。
“我不知道你們有人玩過粘土軟陶或者泥塑沒有,這個東西長得有點像你們小孩子玩軟陶刮泥巴,或者捏小人開眼睛時用的那個塑形刀——不過咱們這個挖嘴刀的上下刀頭要更小更細一些,相應也更鋒利,使用的時候看著點手,別傷到自己。”
“挖壺嘴,講究的是要讓壺嘴壁厚度均勻,內部光滑平整。”
“咱們今天做的這個西施壺壺嘴較短,相對來說呢,沒太大的弧度,也沒什麼轉角,好挖,好掌控一些。”
龔舟嘴快手穩,紫砂泥渣子在他說話間簌簌地便掉了一桌:“你像他們做那種壺嘴既長且彎折的紫砂壺,這挖壺嘴的時候可就不好弄了,手生的,一個不慎就得給壺嘴挖漏了去——那就完,挖漏了得重做,不管你前頭那壺嘴已經挖了多深多好。”
“咱們這個嘴還差這最後一刀……誒,好了,這樣就好了。”
“來來來,小白同志,我瞅著你剛剛在旁邊等得都快有點待不住了——我把這壺嘴託手心裡,你來近處瞅瞅,是不是薄厚很均勻?”
“嗯……確實,均勻得跟機器做出來的似的。”冷不防被人當場抓了個正著的白妙妙呲牙訕笑著撓了撓頭,“龔舟老師,您的手好穩呀。”
“嘿……這東西嘛,主要就是個熟能生巧。”龔舟和藹笑笑,“但你剛才有句話說得不太對——我這可不像機器造的。”
“現在的機注紫砂壺可不見得能做這麼漂亮,那玩意死得很,但造價確實是低,適合對工藝沒那麼大追求的人,日常沏茶喝水用。”
“就是可惜,有那麼一批無良商家,逮著啥都不懂的門外漢往死裡硬薅,一個普普通通的機造壺,愣是能賣出半手工或是全手工的價!”
“——小白同志,你們以後要是買紫砂壺的話,可一定注意著點,千萬別被那群黑心眼子的倒黴商家給騙了,機造壺不值那麼貴的。”
“嗯嗯,晚輩記得了,龔舟老師,您放心——如無意外,我們幾個不怎麼喝茶……輕易應該也是不會考慮買紫砂壺的!”白妙妙聽罷煞有介事地點點腦瓜。
——她們是肥宅,喜歡喝飲料!(bushi)
“誒誒,好,不喝茶的話,那的確沒必要買這些東西,”龔舟頷首,“紫砂這玩意得靠茶水養,光擺著不用,還真挺浪費。”
“行,那我們繼續做壺把。”
“壺把的做法相對比較簡單,我們取適量的紫砂泥,用板子給它搓成條——注意,西施壺的把是倒把,就是上細下粗——盤好形狀,再切掉多餘的泥巴。”
“做好的壺嘴壺把,我們先放到一邊略微晾一下,定個型,接著做壺蓋。”
“先刨除壺鈕,我們壺蓋從上到下,總共分成三個部分。”龔舟邊說邊示意站在桌子對面的助理給他遞來個成型紫砂壺的壺蓋,順帶動手抄起桌邊修細節用的小竹扦。
“這三部分,分別是蓋面、蓋板,和戳口。”
“這三部分都是幹什麼用的,作用看起來應該很是明顯,我這裡就不具體給你們說了,咱們來直接看看做法。”
龔舟放下壺蓋,重新扒拉出幾樣做壺工具:“——這一步用到的工具相對較雜,但除了常規修形切泥用的各種針和刀,我們主要用到的工具也就兩個。”
“這個中間有點凸起的圓木塊叫‘虛坨’,是個小模具,可以讓我們的泥片獲得自然凸起弧度;這個有厚度和高度的木圈是‘蓋座’,在做壺蓋時,能保證我們的壺蓋不會發生形變。”
“打泥條的流程都是一樣的,咱們做這個壺蓋需要兩個圓片一個長條——黏合的時候還是要塗抹滋泥。”
“這樣,讓蓋面先在虛坨上虛出形狀……再連線上我們已削好、邊緣塗抹了滋泥的蓋板。”龔舟手下動作行雲流水得厲害,“蓋板是用來連結蓋面和戳口,並加固整個壺蓋的東西。”
“戳口的製作流程很像是在圍身筒——我們可以將之視為圍了一個迷你版的身筒。”
“抹滋泥,黏合連結……唔,這個滋泥放得時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