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6章:追夢人,回組(五一快樂,二合一)

“歷史瞬間能共鳴、全民記憶可回味、情感相撞要來潮。”

此話一出,面前的中年記者在心中頓時記下,後面站著的兩位跟班記者,也是眼睛一亮。心中不由感慨,不愧是總編劇啊,一句話把這部電影故事的特徵就概括得很到位。

事實上,在這些天裡,隨著《我和我的祖國》這部獻禮片的熱映,也有不少影評人在分析概括為什麼這部獻禮片電影會這麼火?

分析出來的文章有很多,但在這位央視老牌記者看來,總感覺隔著一層紗,距離核心總感覺差了一點意思。或者說,他們不是影片的參與者,說話分析的底氣,總沒有眼前這一位來得那麼足。

現在,這位年輕的總編劇一句話,就點題了,故而這位中年記者在心中感慨,還得是原者最能概括自己想要表達的主旨。簡單明瞭,又直達命中準心。

因為這句話略微驚訝了之後,這位中年記者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

他也是老江湖了。

準確的說,是知曉李南池的採訪說話風格的。

這些年裡,為在影視圈呼風喚雨的人物,且紅星廠又是隔著一個紅綠燈路口的鄰居,所以每當紅星廠搞出什麼動靜的時候,來自於自家的採訪並不怎麼缺。那麼這多次採訪接觸下來,對於紅星廠這位年輕當家人的採訪風格逐漸也是確定知曉的。

概括而言,就是:

採訪一上來,給出態度,擺開陣仗;尖銳批判性的問題,化身“李大炮”;大而籠統的問題能聚焦於微;看上去淺顯的問題又能說出別人看不到的點......

簡而言之,就是:會聊天。

記者往往是很願意與這類風格的人聊天,並不是一味的侃大山,這什麼問題都能招架得住,而且自己也能獲得報道的深度。

當下,這位中年導演繼續問道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在七位導演裡,除了李導您,其他六位導演都是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年齡階梯內成名的,而李導您為新生代導演的卓越代表,在過程中面對其他導演,會是怎樣的一個心態呢?”

李南池哈哈一笑的說道:

“嗯,這個怎麼說呢,我認為電影是一個很複雜的統籌性工程,像我這樣一位新生代導演,客觀的說,在很多方面對比這些年代導演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首先就體現在鏡頭表達上。鏡頭表達不是說可以速成的東西,這是需要時間來積累、也需要去取長補短的。”

“所以,我本人十分樂意與各位導演合,這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事實上,像陳導、文導等都可以說是京影的老師了,在我還在上學的時候,這幾位還是我們講臺上的邀請嘉賓呢。那時候,我坐在臺下就在想,或許有一天我也會嘗試著進入影視圈裡看一看。”

面對記者提出的這樣一個問題,李南池從“鏡頭表達的學習”這樣一個屬於專業領域的角度予以了答案。

聽聞此言,坐在對面的記者心中感嘆,這就是情商啊。沒有恃才傲物,也沒有畢恭畢敬。

接著問了幾個相關的問題後,中年記者又提出了一個網上關注度挺高的問題:“那麼在七個故事中,李導您選擇拍攝了《奪冠》這樣一個故事,為什麼會做這種選擇?”

這樣一個問題,其實是在網上討論得比較火的一個話題。大家都知道,七個故事的劇本都是出自於紅星影視之手,在網友們看來李南池本人應該是有著優先選擇性的。

但從最終的大熒幕結果看來,用網友的話說,李南池既沒有選擇逼格最高的《白晝流星》,也沒有選擇國家主題的《迴歸》,亦沒有選擇又帥又颯的《護航》,而是選擇了《奪冠》這樣一個故事,是有些“在高個兒中拔矮個兒”。

在大多數人看來,對比於像《白晝流星》、《迴歸》、《護航》這三個故事,《奪冠》這故事本身至少沒有那麼“大氣”的。

聽了這麼問,李南池雙手交織在腿上說道:“我所拍攝的這個故事呢,主題是想表現體育精神對於一代人的情感標杆用。”

“情感標杆?”

“是的,就是情感標杆。雖然我本人並沒有經歷過改革開放後那段弄潮時代,但我的父母一輩是親身經歷的......改革開放之後,在開啟國門看世界的初期,國人的心理是一個比較深沉的狀態,這個時候我們的,不管是第一枚金牌,還是女排精神、乒乓精神,都給改革開放初期的人們以莫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這就是一個情感標杆......因此,在這部影片的所有故事裡,《奪冠》這樣一個故事靈感來源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