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這種事,沒人比葉京褚更擅長。
他道:“息壤顧名思義,取自生生不息的土壤含義,最早記載出自《山海經·內經》篇,其中寫道:禹以息壤堙洪水……”
山海經的大名如雷貫耳,好多人都從各種渠道瞭解過山海經中的內容。
其作為華夏遠古神話的啟蒙書,速來跟奠定道家、醫家文化基礎的《易經》、《黃帝內經》並列,被稱為遠古三大奇書。
而隨著現代文化典籍的深入研究,以及考古學的不斷發展,近些年,又有一部分學者流派稱《山海經》不止是神話傳說那麼簡單,從考古發現的蛛絲馬跡中,都指向一個結果:山海經中記載的異獸、異人、以及地理位置,或許真的存在過,只是被歷史中不為人知的原因故意隱藏了起來。
那些學者們專業就是搞研究的,研究過去,研究現在,研究未來。
研究一切不為人知的秘密。
而隨著研究的深入,山海經也逐漸從神話傳說故事書,逐漸演變為記載遠古文化的‘百科全書’。
其中記載的‘大禹治水’一節,更是隨著建國後動畫片、電視劇的演繹,被傳的家喻戶曉。
而息壤,就是‘大禹治水’故
事中的重要道具。
上古大洪水時期,黃河氾濫成災,幾乎將整片華夏土地淹沒成汪陽,於是黃帝的孫子鯀,受四嶽(一說為當時分管四方的諸侯,也有一說為四方山神)推薦,奉黃帝之命治理黃河水。
他的治水理念,主張哪裡氾濫堵哪裡,並認為氾濫之因,為水中妖祟吞吃人類所致,於是大量召集人手,大興土木,修築防治洪水的土壩抵擋。
但洪水威力很大,不管他們怎麼修堤築壩,只要洪水一衝,人們辛苦修建的堤壩就會土崩瓦解。
而與洪災相伴的,就是田地牲畜盡毀,糧食顆粒無收,人們食不果腹,整片華夏大地饑荒兵亂不斷,哀鴻遍野。
這還不是最慘的,自古以來,天災常常伴隨著人禍和疫病,鯀治水九年無果,眼看勞民傷財,族人死傷大半,他便發了狠,偷了天上的寶貝息壤來築壩。
山海經中明確記載,息壤能自主生長,無限擴大,於是被息壤阻擋的黃河水,被困於河道之中,水患得以緩解。
但息壤為上天寶物,被盜後天帝震怒,命水神共工撞毀不周山,引發天降大水,勢要淹沒整個人間。
當時的舜帝為了平息天怒,只好將鯀
交給上天處置。
而根據屈原所著的《天問》一書中記載,鯀被火神祝融殺死於羽山,屍身三年不腐,待其子‘禹’前往羽山祭拜,鯀的屍身才化為黃龍,鑽入黃河水中。
而大禹,則接替父親鯀未完成的治水大業,繼續治水十三年,終於將黃河水患平息,還百姓太平。
至於鯀死後,息壤的下落如何,歷史上諸如《左傳》、《史記·夏本紀》、《五帝本紀》中均有記載,卻眾說紛紜,有說息壤被火神祝融收回天界的,也有說息壤被大禹拿走,繼續用於治理洪水的,但最多的說法,是息壤下落不明,隨著鯀化為黃龍,同鯀一起葬在黃河水底。
“我去……這麼牛逼?”白維聽完葉京褚的科普,盯著自己身邊的土壤忍不住爆了粗口,來顯示自己的震驚之情:“既然息壤隨著大龍葬在河底了,又怎麼會出現在這?萬萬沒想到,我有生之年能還跟山海經裡這種上古的寶貝產生聯絡。”
他下意識的抓起一把土,塞進自己兜裡,想僅為己有。
衛淵注意到白維的小動作,幽幽道:“小白維,你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什麼東西都敢往自己身上裝。”
“這不是寶
貝嗎?而且我就抓了一小把……咳咳,天帝總不能連這點土都捨不得,也把我交給火神祝融誅殺吧?我這種小角色……”
衛淵道:“你這種小角色,還用勞煩火神祝融?”
“息壤隨便長長,你就被土埋脖子了,你偷這個,是想給自己隨身攜帶一座墳包,怕自己死後不能落葉歸根?”
白維被懟的面露尷尬,急忙又把兜裡的土往外倒:“也對,這息壤要是在我兜裡忽然開始生長,我分分鐘就被活埋了……嘖嘖,這要是死後遇上同事來引渡,看到我的死因,還不得笑話死我。”
他說著,面色忽然一變,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陡然看向葉京褚:“話說,葉哥,這東西既然是息壤,我們是不是該早點上去?雖然現在不亂動,下陷的速度就不會太快,可這玩意兒自己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