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四章 陰謀

雍涼城,嘉峪關。

關中大地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軍事重鎮。素來有著“一座嘉峪關,半部華夏史”的美譽。

它不僅是關中,抵禦羌族入侵的最後防線,也是羌族入侵中原的橋頭堡。

浩瀚歷史,紛紛千載,這裡大小征戰,不計其數。皚皚白骨,成就了多少稀世名將,又葬送了多少壯士英豪。

嘉峪關下,羌管之聲悠悠,朔風哀哀,霜雪滿地。人不寐,可嘆那,將軍白髮,征夫落淚。

歷史的洪流滾滾而過,變化的是歲月,不變的是那爭奪權力的決心。

想那兩廣會戰之時,羌族因其驍勇善戰。被拓跋珪作為前鋒,衝鋒陷陣,攻城拔寨,建立赫赫戰功。

雍涼決戰之後,隨著遼廣的落敗,羌族的精銳亦損失殆盡。至此之後,羌族再無餘力騷擾中原,雍涼地區也因此得到了難得的平靜。

十幾年的安居樂業,使得雍涼的生產得以恢復,人口數量和糧食產量,都大大的增加。

雖說雍涼地處偏僻,自古以來都是荒涼的代名詞。但只要糧食充足,政治清明,遠離戰亂。再荒涼的地帶,也能吸引大批能人志士。

中原地區,早就因四方王爺之間的明爭暗鬥,而支離破碎。

萊陽朝廷為了平衡這四位王爺,近十餘年來,幾乎每年都要掏空國庫,用來斡旋。

國庫常年空虛,朝廷為了維持國家正常運轉,只能是重斂於民。

官員貪腐成性,奢靡成風,絲毫不顧及百姓的死活。

朝堂之上,聽不到一句正人之言,田野之間,黎明百姓皆是菜色。這恐怕是中原地區的百姓,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當年神武皇帝昭告天下,遼廣拓跋家重斂於民,遼廣百姓水深火熱。

此話言猶在耳,不過三十餘年的光景,萊陽朝廷此時的所作所為,只怕比之當年遼廣猶有過之。

雍涼之地,這些年一直以輕徭薄賦,重視生產作為第一要務。再加上治下承平,毫無戰事,這裡的百姓,算是獲得了久違的安定時光。

久未見刀兵的雍涼城,今日再次迎來了刀光劍影。

三萬鐵甲兵,齊齊整整的列隊兩旁。鐵盔鐵甲,在那陽光之下熠熠生輝,端的是英武不凡,威風凜凜。

領兵之人,正是那奉旨監察雍涼的兵部尚書楊勖。

“雍涼候章勳,見過欽差大人。”只見一名男子,領著一眾隨從,立於城門之前,向馬上的楊勖施禮道。

看那男子約摸三十五六歲左右,身高不滿六尺。

一臉的絡腮鬍子,好似鋼絲一般,便是這樣,也遮擋不住滿臉的坑坑窪窪。

右眼處的一道傷疤,總給人一種凶神惡煞的感覺。

“侯爺不必多禮,在下此來雍涼,乃奉朝廷之命例行監察,還請侯爺多多配合。”楊勖下的馬來,將章勳扶起,滿臉堆笑的說道。

他那張纖瘦白淨的臉龐,和章勳那張黑黝黝的圓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萊陽朝廷對於雍涼的管理,獨樹一幟。將雍州、涼州合二為一,稱為雍涼。

在雍涼不設知州,不立通判,也沒有節度使,一切軍政大權,皆由雍涼侯自行決斷。

不交糧,不納貢,不入朝,不參拜。

這便是當年神武皇帝,賜給雍涼豪族章賁的特權。

再加上雍涼侯爵位世襲罔替,這塊土地,儼然已經變成了章家自己的產業。

這樣的制度,讓雍涼變成了一個偏僻的小朝廷。章氏一族在這塊土地上,所能行使的威嚴和權利,只怕一點都不在皇帝之下。

正因為雍涼的這種特殊性,朝廷為了防止雍涼章氏家族做大,每隔三年都會由朝廷指派專人,對雍涼進行監察。

說是監察,實則為提醒。

提醒那雍涼侯,時時刻刻記得自己的身份,記得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說起今年監察雍涼的人選,還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一番軒然大波。

此事,還要從半個月之前說起。

司州皇城,金鑾殿外,金碧輝煌。就連空氣中,都瀰漫著財富,和權勢的味道。

那一條直通龍椅的“皇道”,多少淋淋鮮血充斥其中,多少屍骸殘骨埋於地下。

“上朝……”一聲長呼,在偌大的皇城中不斷迴響。

須臾之間,滿朝文武,官服整齊,手持笏板,分文武兩班,整齊劃一的往那權力的巔峰而去。

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