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6章 太后是鳳

第326章

太后是鳳

清廷遷都一事,並不是王文韶突發奇想,而是早已有之。

早在當年咸豐時,為躲避英法聯軍,咸豐不得已狼狽跑到承德,那時就有遷都的建議。

雲南學政張錫嶸和恭親王奕欣二人,就建議遷都關中,而且還是洛陽。

此後當時的湖廣總督,也曾建議遷都,甚至咸豐一度動心,並下了兩道諭旨做了部署。

只是,此時咸豐心中理想的新都並不是洛陽,而是西安。

最後,由於早早死去,遷都又受到皇親權貴們的強烈反對,朝廷最終只好作罷。

而在三十五年後,也就是甲午年,北洋慘敗,在京參加會試的各省舉人聽到不僅要賠款兩億兩白銀,而且還要割讓臺灣和遼東,群情激憤,上書光緒皇帝,也就是著名的公車上書。

康有為在上書中就明確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四項主張,遷都的想法也就再度被正式提了出來。

這一次,同樣遭到了強烈反對,最終依然沒成,只不過,這也讓慈禧開始動了遷都的心思。

關於遷都何處,爭議也不少。

有人主張西安,有人主張太原,還有人主張洛陽,唯有康有為主張遷都上海。

而慈禧比較認可的是洛陽,甚至光緒二十五年,也就是去年,慈禧還給河南巡撫景星下達懿旨,要景星安排河南知府文悌,讓他在洛陽勘察地形,修建行宮,以備臨幸。

慈禧在給景星的懿旨中說,“近時各國連衡謀我中國,終有難於忍讓之時。”

“京師密邇海口,諸軍不敢輕言開戰,彼得乘勢要挾,諸多牽制礙手,近有人奏,洛陽形勢完固,欲令爾等借修萬壽宮為名,踏看地基,修建行宮一所,預備臨幸等因當由。”

文悌是戊戌年因反對新政被光緒罷官,慈禧再次垂簾後,又官復原職的官員,對於慈禧的懿旨哪能不盡心竭力。

經過一番緊張的勘察後,文悌將勘察的“府境形勢險要大略,繪畫成圖六幅,另繕寫圖說一扣”呈報給慈禧。

這份稟文,實際上就是一份遷都洛陽的“可行性報告”,只是最終不知何故,也不了了之。

慈禧點點頭道,“你們說的都在理,原本哀家只是覺得一來山西貧窮,難以供給軍需,以及西狩所需用度;二來,山西距離京師過近,一旦滕興甫從京城撤出,洋人恐怕旦夕可至。”

“如果洋人一路追來,宋祝三等人又守不住娘子關,那時若再想走,恐怕就難了”

“哀家只是想著,咱們去西安,那裡會更絕安穩一些。”

“不過,你們既然又提到遷都一說,有件事也就同你們說說,伱們也參詳參詳。”

已經處理完最棘手、也最不好啟口的事情,慈禧的心情不進很平靜,甚至還稍稍有些愉悅。

慈禧理了理鬢間落下的髮絲,好整以暇地說道,“張香濤給哀家上了一道密摺,他告訴哀家,洋人要他給哀家傳個話,說是洋人要哀家的鑾駕儘快回京,似乎洋人有議和之意,只不過洋人是要在京師談。”

“張香濤以為,此時萬不可回京,那樣難免簽下城下之盟,莫不如就此遷都,張香濤還說,湖北荊門適於建都,如果朝廷同意,他將全力協助,並稱朝廷從此可再不受列強兵鋒脅迫,此乃萬年之大局。”

雖說張之洞建議在荊門建都,而不是洛陽,這讓王文韶略微有些詫異,可王文韶還是說道。

“太后,張香濤心思稠密,他說荊門合適,想必不會差的,臣以為可行。”

“雖說長江上也可通行兵艦,可洋人若是在想要朔江而上威脅朝廷,不僅要深入內陸腹地,長江沿途還有眾多險要水道阻隔,再加之江水河道深淺不一,小艦可通,大艦難行,臣以為,那裡確是建都的好去處.”

載漪也急不可耐地打斷王文韶的話,繼續勸阻,“太后,臣還是那句話,不管是哪裡,此時萬不可遷都!”

慈禧看向榮祿,榮祿思索著說,“太后,臣也反對此時遷都。”

榮祿少見地和載漪站在同一條戰線上,這讓慈禧不能不謹慎。

慈禧沉默了一會說道,“既然你們不同意遷都,此事就暫緩吧,那咱們還是說說這駐蹕之地。”見慈禧不再提遷都一事,載漪一顆心才又放下,忙說道,“太后,臣以為駐蹕太原就好。”

“山西表裡山河,東、北、南皆有大山阻隔,西邊又和陝西僅一河之隔,地勢險要,進退自如,臣和榮大人的看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