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
接著前來的是進士蘇瑾。他身材略顯清瘦,但眼神中透著一股機靈勁兒。見到陳珏,他恭敬地行禮:“陳大人,學生蘇瑾拜見。”
陳珏微笑著示意他坐下:“蘇進士,本官宣你前來,是想聽聽你對大楚文化教育之事的看法。你且暢所欲言。”
蘇瑾清了清嗓子,說道:“大人,學生以為文化教育乃國家根基。如今大楚雖文風昌盛,但仍有許多地方教育資源匱乏。應在各地設立官學,不論富貴貧賤,皆可入學受教。同時,可邀請各地名儒講學,編纂統一的教材,規範教學內容,培養學子們的經世致用之學。此外,還可設立科舉專項獎勵,鼓勵學子們在詩詞歌賦、經史子集等方面深入鑽研,傳承大楚文化精髓。”
陳珏沉思片刻,說道:“蘇進士的想法很有新意。但設立官學、邀請名儒講學皆需耗費大量錢財人力,你認為該如何解決此難題?”
蘇瑾從容回答:“大人,可發動地方鄉紳富戶出資辦學,朝廷給予一定的榮譽與政策優惠,如此既能減輕朝廷負擔,又能調動地方積極性。對於名儒講學,可設立專門的學官職位,給予豐厚俸祿,吸引他們投身教育事業。”
陳珏點頭認可:“蘇進士考慮周全,此策可行。”他對蘇瑾的思維敏捷和周全規劃感到驚喜,沒想到這位進士在文化教育方面有如此深入的思考和切實可行的建議。
在與眾多進士的交談中,陳珏認真傾聽,不時提問,深入瞭解他們的思想、才華與品性。有的進士在軍事謀略上見解獨到,提出加強水軍建設,以抵禦沿海倭寇侵擾;有的則在農業改革方面頗有心得,建議推廣新的農耕技術,提高糧食產量。
經過數日的交談,陳珏將與進士們交流的情況詳細整理成冊,呈遞給太子。太子在東宮書房內仔細翻閱著冊子,時而皺眉思索,時而露出微笑。
“陳珏,你此次做得很好。這些進士們果然個個才華橫溢,他們的想法與建議對大楚的發展大有裨益。”太子合上冊子,滿意地說道。
陳珏恭敬地說道:“殿下,這皆是臣分內之事。能為大楚挑選賢才,臣深感榮幸。”
太子站起身來,踱步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皇宮景色,緩緩說道:“本王決定,根據他們的才能與特長,將部分進士安排進入翰林院,從事編修典籍、為朝廷出謀劃策之事;一些擅長地方治理的,派往各地任職,從基層做起,積累經驗;還有在軍事方面有才能的,可先入兵部學習歷練,日後為大楚的邊疆安寧效力。你以為如何?”
陳珏拱手道:“殿下安排甚是妥當。如此一來,既能讓他們各展所長,又能使大楚朝堂與地方皆能受益,人才得以充分利用。”
陳珏回到家中,將此事告知陳葭。陳葭聽後,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小珏,你此次為大楚選才盡心盡力,日後這些賢才必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大楚的未來定會更加繁榮昌盛。”
陳珏望著陳葭,眼神中充滿感激:“姐姐,若不是你當初的提議,我恐難以如此順利地完成此事。這其中也有姐姐的一份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