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授列出一個“人口等式”,認為中國人口等於17個國家的人口總和,所以中國人口就是太多了。按照這種邏輯,我列出一個“面積等式”,中國面積等於18個國家的面積總和,能不能說中國面積太大了?事實上,我既不認為中國面積太大,也不認為中國人口太多。

有人提出質疑說:“你在18個國家中故意漏掉了美國和俄羅斯,所以你的演算法不合理。”對此我要回答說:“中國等於18國的面積”是針對鄧教授的“中國等於17國的人口”這種理論,鄧教授在17個國家中故意漏掉了印度,所以鄧教授的演算法不合理。

也有人提出質疑說:“你在比較人口密度時,為什麼要拿人口密度大的國家與中國進行比較?”這是因為,這裡的關鍵問題是:中國的人口密度是不是中國人過不上好日子的原因?為弄明白這個問題,當然要與中國人口密度差不多或人口密度更大的那些國家比較。人家密度更大、人均資源更少都能過得好,我們憑什麼過不好?與人口密度小的國家比較有意義嗎?打個比方,張三和李四現在都是億萬富翁,張三是依靠顯赫的家庭背景發達起來的,而李四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的。你如果要創業,你是與張三相比還是與李四相比?如果你與張三相比,你發現你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那你是不是就要放棄創業了?如果你與李四相比,你就會想:李四能夠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我為什麼不能?

春運能證明中國人口太多嗎

有人說:“每年春運期間,中國的火車站總是人山人海,火車票也很難買得到,可見中國人口是太多了!”

我認為,拿春運來論證中國人口太多,這種論證方法是荒謬的。下面分兩種觀點進行討論:

第一種觀點,是說春運期間火車站人山人海,所以中國人口太多。然而,按照這種論證方法,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人口太多”。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亞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但如果在聖誕節那一天,悉尼的一半人口同時湧向悉尼火車站,也是人山人海,火車運力不足,你能不能說“澳大利亞人口太多了”?如果各行各業都按照這種論證方法,那麼中國的任何公用設施都存在設計問題,試想如果在廣州有100萬人同時湧到一個地鐵站口,那不是要命的事?因此,用週期相對集中人流的方式來論證人口過多,顯然是荒謬的。

第二種觀點,是說春運期間火車票很難買,交通不方便,所以中國人口太多。事實上,在一定範圍內,人口越多,交通越方便,因為人口密度增大,有利於降低人均交通成本,因而公共交通更發達。試比較一下:在中國境內,人口稠密的東部與人口稀少的西部,哪裡的交通更方便?在俄羅斯境內,人口稠密的莫斯科與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亞,哪裡的交通更方便?

中國春運期間交通緊張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戶籍制度。《廣東省情調研報告(2008年春運危機成因與對策的思考)》認為:春運是在短短的時間內讓全國1/3的人口流動,其對交通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結構形成空前的壓力。農民工不能取得所在地的戶籍,難以獲得像當地人一樣的“國民待遇”,除了得到微薄的工資外,對城市的設施、保障、福利、子女教育沒有享用的權利。戶籍制度一日不改,“鄉愁”引發的春運危機還會重現。如果廢除戶籍制度,中國人可以自由遷徙,很容易就溶入當地社會,不必回鄉過年,那麼還會有春運問題嗎?

二是鐵路太少。由於中國的鐵路系統是壟斷經營,導致中國鐵路發展長期滯後。2008年7月7日中新網報道:鐵道部長劉志軍在描述中國鐵路發展狀態時說,中國人均擁有鐵路僅為6厘米,不到一根香菸的長度。2009年,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為8。6萬公里;而早在1916年,美國鐵路營業里程就達到40萬公里。

有人說:“恰恰是因為人口基數大,人均擁有鐵路才短得這麼可憐啊。試想一下,如果現在的鐵路長度保持不變,而人口減少一半,那麼中國人均擁有鐵路就會增加一倍。”然而,如果你有一雙鞋子,對於你的腳來說,這雙鞋子太小了,你是會說你的腳太大還是會說鞋子太小?你是“以人為本”還是“以鐵路為本”?為什麼不增加中國的鐵路總量以提高中國人均鐵路長度,反而想減少中國的人口來提高人均鐵路長度?

資料對比揭示中國人口真相

在國內媒體上,有關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的新聞,常常會出現“生育高峰”、“人口壓力”諸如此類的說法。那麼,中國真的正處在新一輪生育的高峰期嗎?中國人口增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