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氏瞧著一個個大著肚子的婦人,心下歡喜,今年一下就又能添幾個孩子。“我孃家四弟的長子一家過來了,還有江氏族裡江奇會的媳婦女兒。”
沈氏道:“婆母放心,院子都備好了。在北院那邊,男客住青竹苑,那邊最是安靜,正適合讀書。女客住南院冰清閣後面的綠波院。”
虞氏連說了兩個“好”字,下人們簇擁著幾個穿戴得體的男子,還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與三個小姐裝扮的年輕姑娘進來。
田嬤嬤將江家幾位太太、奶奶介紹給眾人。
大家一一見了禮。
順姑面露驚色地看著這一大家子人,吐了口氣。
沈氏道:“文忠候府是北齊公候鐘鼎之家,規矩大些,等大家時日久了也就知道。院子已收拾妥當,傳達,領你建章表舅父子去青松苑;雙雙,你帶會奶奶幾個去綠波院。”
虞氏道:“且先歇著,需要什麼,只管與大太太、大奶奶說。”
安頓好客人,大奶奶張張雙雙與江傳達回聚客廳覆命。
兩座客院的丫頭、下人都已安置妥當了。
盼兒、柔兒姐妹帶著各自的丫頭跟在張雙雙身後,穿過偌大的花園,就能看到零落修建的院子,小橋流水、亭臺樓閣一應俱全。
丫頭們一個個張大嘴巴,從未見過這麼大的府邸,又這麼的雅緻漂亮。正值夏天,荷花池裡碧葉如翠,白蓮似玉雕,粉蓮如仙花,紫蓮勝同美人,蝴蝶飛舞,花香撲鼻,真真如人間仙境般的美麗。
最是淡靜的順姑都放緩腳步,打量著這偌大的花園。
張雙雙道:“府東一帶是文忠候府,府南是平西候府。先帝封了二老爺為平西候時。本想另賜府邸。老候爺說二房一家早年在西北鎮守邊關,少享天倫之樂,請辭了府邸,將府南一帶劃給了二房。早前,這裡是有一垛牆的,因當今皇上說,這府邸雖好,偏這圍牆攔了風景,老候爺就下令牆給拆了,這一拆呀。越發的顯得花園更大了。”
韓氏雖想像過江舜誠一家的富貴,卻沒想像不出人家的大富貴。
張雙雙神色淡然。沒有瞧不起她們,臉上始終掛著笑。
柔兒最小,好奇地指著南邊的閣樓:“那裡也是住人的麼?”
“那裡住著郡主的,你們可別輕易往那裡去,郡主在得月閣周圍設了陣法,一不小心就會身中機關。”張氏指著不遠處的冰清閣,“早前冰清閣裡住著仁和縣主、就是二房的大小姐。如今縣主出了閣,住的是大姑奶奶張家的兩位小姐錦瑟、錦絹。”指著盼兒、柔兒道,“與你們倆算來,也是表姐妹,和你們大小差不多,許是能說到一處去的。”
順姑的輩份最小,當真有些不知道怎麼稱呼他們了。
韓氏問道:“大奶奶,我們如何稱呼張家小姐?”
張雙雙想了一陣,道:“就喚瑟小姐、絹小姐。瑟小姐許了人家。因要留在府裡學規矩、主持中饋等,要在府中住下。要是你們三位小姐也想學的,只管和我說一聲,常來找我說話,我有空教教你們就成。”
柔兒聽得迷糊,“大姑奶奶是誰?”
張雙雙道:“江家大小姐素婷。”
張雙雙也煩著呢,又不是江舜誠夫婦的親生閨女,早年在江家長大,陪了一筆不少的嫁妝不說,如今又把她女兒留在江家,讓她們幫忙調教。看在江素婷待幾房人都算大方的份上,她也不多說了。雖給張家兩位小姐算了月例銀子,江素婷自來是把文忠候府當孃家的,每次回來也給了不少東西。
韓氏最初還覺得不好意思,要投靠江舜誠,如今想到江素婷被江舜誠夫婦養大不說,就連她出嫁後的生的女兒都留在江家學規矩,心裡安心了不少,欠身行禮道:“我們初來乍到,還請大奶奶多多指點。”
張雙雙笑道,“進了一家門,就是一家人。會奶奶有什麼不懂的,只管來問我。”
領了她們四人進了綠波院,院子很雅緻,裡面又有個小院,一條石板小徑直通花廳,花廳兩側有兩間屋子,左右又有兩排廂房,東邊有個單獨的屋子,看樣子是小廚房。
小徑兩側是園藝地,植有兩棵桃樹,樹上掛著桃子,長得亦有雞蛋大小,半紅著,誘人嘗吃。
東邊桃樹下掛著鞦韆,西邊桃樹下則有一張石桌,設有四隻石凳,桌上擺著藍花白瓷的茶壺、茶杯。
院子裡站著一名著紫衫的丫頭,手裡拿著剪子,正在修徑旁薔薇。另一個丫頭拿著筲箕拾撿著被剪下的殘花、綠葉。
兩名丫頭見張雙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