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他高中二甲頭名,光宗耀祖,又得了好差使。因朝中有位族兄扶持,平步青雲,榮耀無限。巴結、奉承之人絡繹不絕。有了錢,有了權,有下屬官員送來美人,便笑納為妾室。
最初數年倒也平安無事,到了後來時,年過四十,得了位絕色佳人潘氏,專寵一身,不到半年潘氏便身孕,想到江家財富,生了心思要謀奪一切,便與人合謀毒害正室,再殺正室生下的三個兒子。幸而嫡次子命不該絕,那時正在外經商,遇人追殺,猜到家中出事,更不敢回。帶著身上的幾千兩銀子,隱於江南避禍。
妾室潘氏嫁禍其他妾室,造成自己中毒滑胎的假相,終於引得江志淵生疑。將一干妾室發賣,唯留懷有身孕的潘氏。十月懷胎,終於生下一個兒子。立她為正室。在這兒子十三歲時,江志淵突染惡疾,暴斃身亡。
此時,江氏族人見子幼母弱,群起而圍攻。謀奪家產。潘氏雖然心狠,卻哪裡是這眾多族人的對手,不僅被族人陷害,說她與人有染,所生的兒子並非江家之後,還將她們母子趕出晉陽,自此貧病而終。
虞氏講罷,道:“這位江二公子昔日因在江南經商,僥倖逃過追殺保住一命。為了避開潘氏迫害,隱姓埋名。於江南娶妻生子。他用手裡的幾千兩銀子,開了一家客棧、布莊,以此度日。待他從故人嘴裡知曉此事,已是江家敗亡數年之後。得曉潘氏母子被族人趕走,重返晉陽。誰知。江家留下的大筆財富早被族人瓜分殆盡。族裡人只給他留了八十畝田地為生。
遭此大變,這位老祖宗大病不起,回想昔日江家繁華,感嘆不已。臨死之前,拉著兩個兒子的手言道:後宅失和,家業敗亡。從今往後,他的後世子孫,不許納妾,若‘正室無子,三十方可納妾’。”
這是虞氏第一次當著一干子孫們的面細說這段江氏祖上的秘辛。
她掃視眾人。問道:“你們可知,這位老祖宗後面還有一句話。”
虞氏定定心神,繼續道:“老祖宗說,妾侍生下兩子後,去母留子。而這去母有兩個法子,一是賜死,二便是從此於庵堂削髮為尼。每個江氏子孫身邊,只允一妻。所有江氏子孫,誰若違背這條,便不配姓江。”
大太太沈氏當年新嫁江家,虞氏便與她說過此事。
可何氏與張雙雙、慕容氏還是第一次聽說,只知江家兒郎不許納妾,卻不想這背後還有此等辛酸的故事。
虞氏稍稍停頓片刻,道:“老大、老二、老三幾個應該還記得晉陽老家,有些江氏後人可以納妾,那不納妾的,便與我們近些,是太祖皇帝時那位得中進士老祖宗的後嗣子孫。”
這三個兒子,是江舜誠為官之前生下的。
尤其是江書鴻、江書鯤記憶猶新,他們隨母親遷至皇城時,江書鴻的年歲最大,對一些事記得最清楚。兄弟倆微微點頭,那是記得清清的。
江書鯤道:“幼時還很好奇,同是一個老祖宗的後嗣,為甚有的人可以納妾,而我們這一支卻有不許納妾的家規。”
現在才明白,不許納妾的這些江姓後人,原是太祖皇帝時地方大吏江志淵的後人。
虞氏道:“我們江家,歷經百餘年努力,到了你父親這輩才能重新興旺,靠的便是家宅安和。你們給我記住了,家和萬事興,你們雖是幾房,卻有同樣的父母,這些個孫兒、孫女,卻有同一對祖父母。那些挑駁是非的花花心腸,都給我盡數收起來。江家子孫雖不納妾,但並沒有說不可休妻。敢攪得江家失和,我這老太婆可還沒死呢。”
何氏將頭越發地埋得更低了。
虞氏這話的言下之意:再敢離間家人失和,便休了你!
虞氏看著用心聆聽的子孫、媳婦,又道:“江家家規每一條,都是歷代祖宗用苦難、血淚所鑄。便是不許納妾這條,江家祖上折損了多少好男兒。你們不知,晉陽祖屋我們這支的祠堂裡,可是寫得清清楚楚的。
老祖宗專寵潘氏後,正妻馮氏所生的三個兒子,長子滿腹才學,當時在晉地那是出名的才子,他若不死,齊高祖皇帝時一能高中頭榜,其成就定不在老祖宗之下。幼子,善於經商,從十三歲時,就能替父親打理各處數十家店鋪。
祖宗最心痛的莫過於自己敬重的兄長暴斃而亡,自己疼愛的弟弟也莫命死去。你們不要覺得祖宗定下這條家規不通情理,卻是極有用處的。
ps:
各位讀友,2014年元月、2月每日保底二更,上午更文時間不變,下午為15:30左右更文。謝謝大家的關注!特此告知!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