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5部分

就要減半。

“戰役公告:根據爵位和功勳值檢測結果,清朝陣營異人代表為帝塵,公爵。清朝陣營異人代表為豈曰無衣,王爵。”

……

這都成慣例了。

戰役公告結束,歐陽朔這才有空觀察他們所處環境。

二十萬大軍現身之地位於建業城外西大營,再往西行兩裡,就是奔流不息的浩浩長江。順長江而下,不過百餘里,就是主戰場之一的揚州。

江淮流域歷來是南方地區的天然屏障,淮河位於長江跟黃河之間,流至揚州江都區,經三江營注入長江。

自古守江必守淮,淮河流域的丟失,對於南明來說是致命的。因為長江是天然的運輸線,如果戰線就在長江邊上,那麼北方和南方都可以靠長江運兵運物資,長江天險為雙方共有,南方可沒什麼優勢。

而一旦南方能守住淮河,那麼長江就是南方政權獨佔的運輸線,在運輸靠腳力畜力的年代,可以利用船運,那麼在後勤方面就是天大的優勢了。

還有一點,在江淮地區沒有建立鞏固統治的情況下,清軍一旦過長江深入,就是陷入背靠長江,無路可退的絕地。

打贏還好說,打不贏的話江北也有敵人,前有強敵後無退路,那就只能跳江了。而一旦江淮被清軍佔領,則千里長江防線可從任意一點突破,即使一次失敗也可及時退回江北,無所損失。

反過來南明軍則會非常頭大,因為戰線太長,完全不可能守住整條防線。一個疏忽,一個失敗,或者某個關鍵地方的守軍叛變投降,清軍立刻就是百萬雄師下江南的態勢了。

歷史上清軍攻破揚州,拿下淮河流域,一下就進入長江,沒了天然屏障,建業失守也就再正常不過。

史實也卻是如此。

順治二年正月,多鐸由西安轉兵東南,進攻弘光政權。三月,清軍攻佔歸德;四月,分兵進攻徐州、亳州,兵鋒直指兩淮。

明督師史可法於揚州指揮軍民拚死抵抗,堅守十天,後城破被殺。

此後,清軍幾乎未遇抵抗。五月,清軍渡過長江,佔領建業,在蕪湖俘獲朱由崧,弘光政權亡。

此戰前後歷時不到半年,唯一的閃光點就是揚州之戰。

“就是不知道揚州可還在。”歐陽朔目光悠悠,雖然有些自欺欺人,如果可能的話,歐陽朔終究還是不希望“揚州十日”再次重演。

“走,進城!”

將部隊交給李靖、郭子儀等人安置,歐陽朔帶著神武衛,並同鳳囚凰一道,在軍營守將的帶領下進入建業。

大順覆滅,清軍南下,暴行累累。此時的建業城已是人心惶惶,既有慷慨悲歌的熱血之士,自然也就不乏各懷鬼胎的投降派。

翻閱歷史,最讓歐陽朔印象深刻的一個投降派,非當朝禮部尚書錢謙益莫屬。此人作為江南士族領袖,骨頭之軟,之賤,讓人匪夷所思。

順治二年五月,清軍近逼建業。

柳如是勸錢謙益殉國,錢謙益謝以不能,五月十五日,錢謙益不僅腆顏迎降,而且連發也提前剃了。

而其時,與錢謙益交好的河南巡撫越其傑,河南參政兵備道袁樞俱誓不仕清,相繼鬱郁絕食而卒。

作為士族領袖無恥到如此程度,其氣節自然是沒有的。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攝政王

毫無氣節的錢謙益,不過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亡明者,既不是李自成的大順,也不是多爾袞攝政的大清,而是明朝自身。

明朝中後期,黨爭四起,東林黨作亂,互相傾軋。

崇禎上吊後,太子當時並未按照祖制在建業監國,導致崇禎一死,太子和崇禎親子全部被俘,皇位只能按照兄終弟及的規制來傳承。

當時包過第一人選福王,史可法等人支援的桂王,以及東林黨支援的潞王。三王和他們的支持者爭相鬥爭,好不熱鬧,全然不顧北方形式,給了大清充足的時間在華北站穩腳跟,掃蕩大順軍。

最終福王爭取到了建業政權主要武裝力量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和劉澤清的支援,成為勝利者,登基稱帝,史稱弘光帝。

朱由崧求助於四鎮軍閥擁立,對以後的局勢變化產生了重大影響。

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使他得償心願,順利地登上至尊寶座,而間接影響則是江北諸鎮以“天子恩人”,“從龍元勳”自居。

建業從皇帝到重臣,再沒有人可以控制這支飛揚跋扈的軍隊,從此開了南明軍閥勳鎮勢力尾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