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9部分

的頭破血流,被南明異人軍團一擊而潰,徹底暴露了清軍的軟肋。

相比陣亡的十萬大軍,這才是最致命的。

“難啊!”

多爾袞一時之間竟有些一籌莫展。

起先,多爾袞擔心帝塵部先舍大清而去,那簡直是致命的。

異人軍團的強悍已經在建業之戰得到充分的印證,越是這種時候,帝塵麾下的十萬大軍就越顯得彌足珍貴。

好在接下來的訊息,讓多爾袞悄悄鬆了一口氣。

帝塵部沒有放棄大清,更是以絕大的胸襟氣度,在被阿巴泰羞辱之後,仍然做出理智判斷,果斷放棄揚州城,率部北上。

得到訊息,多爾袞特意請旨讚揚了帝塵部,給予褒獎。

對阿巴泰則少不了嚴厲斥責,多爾袞是非常震怒的,“阿巴泰這個蠢貨,差一點誤了大事,那天晚上死的怎麼是多鐸,而不是這個蠢貨!”

多爾袞已經準備奪取阿巴泰的帶兵權了,也算是對帝塵的一個安撫。

跟聰明人打交道就是這點好。

帝塵的“良苦用心”終於得到回報,藉著多爾袞示好的機會,帝塵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要了順治皇帝的一件貼身信物跟一封書信。

有了這兩樣東西,等到戰役結束,不管是哪位清朝皇帝入駐京都,都要欠帝塵一個天大的人情。

那樣一來,一些事情就好運作了。

到了這一步,不管這場戰役最終結果如何,帝塵都已經達成目標。如此也就意味著,決戰還沒開始,他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這樣的隱忍與算計,確實讓人稱歎。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陰險算計(6/18)

就算有帝塵部相助,多爾袞還得考慮一個問題:“面對明朝陣營的反攻,清軍是主動迎擊,還是選擇一個合適地點來一場大決戰。”

這同樣很難。

主動迎擊的話,由於明朝大軍採取的是多點進攻戰術,清軍必須跟著分兵,無端增加了很多戰爭風險。

蓋因無論哪一路潰敗,都不是清軍能承受的。

如果選擇大決戰的話,就有些孤注一擲的意味,到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問題是,清軍選定好決戰場地,明軍會乖乖趕來嗎?

自然不會。

北方疆域廣闊,明軍大可繞過目標城池,繼續北上,直取燕京。真要那樣的話,清軍就將被置於一個尷尬境地,進退兩難。

“這也不成,那也不行。”

多爾袞是真的犯難了,更讓他頭疼的是,隨著清軍在建業潰敗的訊息傳播開來,北方地界已經有不穩態勢,各地開始爆發小衝突。

這也不難理解。

歷史上,清朝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除了跟大順軍、南明軍以及大西軍作戰,還有一股力量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那就是民間反抗勢力。

著名的嘉定三屠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即便在遭遇屠城之後,嘉定百姓依然無所畏懼,但凡有機會,就義無反顧地舉起反抗大旗。

這正是漢家風骨之體現。

甚至在清朝一統天下之後,民間“反清復明”的火焰都一直沒有熄滅。

眼見清軍在建業受挫,南方聯軍更是開始大舉反攻,如何不讓北方地界的漢族百姓心頭火熱,重新燃起反抗大清的熊熊火焰。

尤其是在原大順政權治下,反抗的浪潮更是此起彼伏。

整個北方已經隱隱有不穩之勢,倘若清軍再在跟明軍的對戰中受挫,怕是立即就會引爆整個北方大地,徹底動搖清朝的統治基礎。

用“風雨飄搖”來形容大清,那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而作為大清這艘巨輪的實際舵手,壓力全部壓在多爾袞的肩膀上。

思來想去,多爾袞最終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放棄抵抗,任憑明軍長驅直入,直接在燕京城跟敵軍決一死戰。

“這叫置之死地而後生。”

在排除一切其他的可能之後,就只剩下這一種辦法可行了。

眼下的清軍,既無多點作戰的能力,也無一邊跟明軍對決,一邊鎮壓地方叛亂的能力,惟其如此,不如悉數捨棄,孤注一擲。

燕京一戰,清軍若敗,自然一切皆休,技不如人,沒什麼好說的。可清軍一旦取勝,自可攜大勝之勢,再次席捲天下。

清軍能掃蕩一次中原,就能掃蕩第兩次。

關鍵是擊敗眼中這支來勢洶洶的南方聯軍,徹底擊垮漢家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