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算是幸運的。
因為有歐陽朔這位“模範領主”率先垂範,他們只要“亦步亦趨”,在大的方向上,基本上就不會犯下什麼錯誤。
歐陽朔在領地推行的一些列舉措,既有他個人的原創,更多的,還是前世五年,無數領主親身實踐,提煉出來的精華成果。
說到底,歐陽朔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歐陽朔能夠支撐到現在,全賴重生之功勞,讓他的心性和閱歷,都要遠超同齡人,再加上一大批歷史人才的輔佐。
山海郡晉級之後,歐陽朔果斷改革體制,推行郡縣制,根源就在此。
廉州之戰,就是一個力證。
即便歐陽朔不在,統帥部有白起和杜如晦坐鎮,諸位師團長又都是名將,都有臨機決斷之能,再加上政務系統運作順暢。
怎能不勝?
所以說,越到後面,越要依靠團隊的力量。
領主,就是這個團隊的舵手和領航員。
前世,對郡城之後的運作模式,領主們的看法並不一致。
總體而言,有兩種模式,大行其道。
其一,就是歐陽朔正在推行的郡縣制。郡縣制適用於大部分領地,優點是有利於加強領主的集權,缺點是需要大批的優秀人才輔佐。
政通,則人和。政令不通,則容易引發混亂。
其二,則是分封制,同樣受到領主的歡迎。
前世分封制的出現,有其根源和土壤。一種,就是以邯鄲六霸為代表的各大勢力。他們大則大矣,內部的權利訴求,同樣錯綜複雜。
而為了平衡這種權利訴求,分封就是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選擇。
現在之所以不顯,只是因為一縣之地太過狹小,分封出去也沒有意思。因此,各大勢力內部,就普遍形成一種默契。
郡城之前,一致對外。
郡城之後,再開始分蛋糕。越到後面,領地越大,城池越多,站出來分蛋糕的人,相應的也就會越多。
最終,透過分封,以家族血脈為紐帶,形成一個異常龐大的集團。
還不止如此,其實各大勢力暗地裡還在下一步大棋。
長平之戰,炎黃盟為何能夠拉攏到那麼多的領主,站在他們一邊?
人情、人脈等等,一切都只是表象,更關鍵的,還是一些領主背後站著的,根本就是各大勢力的家族中人。
他們平時不顯山,不露水。
以帝塵的邯鄲縣為例。在邯鄲村建立之初,帝式家族,已經安排族人,透過建村任務獲取建村令牌,再將領地,順勢就建在邯鄲村周邊區域。
一旦邯鄲縣或者說是邯鄲郡,跟這些領地接壤,他們就會立刻改旗易幟,以受封的形勢,融入到邯鄲郡體系當中。
如此一來,邯鄲郡有如此多的內應,整合周邊的領地,幾乎就不用費什麼工夫。一些無辜的領主,還在想跟周邊的領地結盟,以此對抗邯鄲縣。
豈料,他們的聯盟內部,就藏著帝式家族的成員。
於這些領主而言,何其悲哀,早已落入人家的網中,還懵懂不知。
這樣的大手筆,也只有大勢力玩得轉。
平民百姓,是想都不敢想。
因此,歐陽朔此前推測的冰山一角,不是無的放矢。
還有一種團體,非常鍾情於分封制。他們就是最近悄然崛起的,以地方豪強為首的各大聯盟。
聯盟初期,一致對外,矛盾不顯。
等到肅清周邊其他領地,該區域就只剩下聯盟一家獨大的時候。
聯盟內部,就該起紛爭,互相戒備了。
內鬥,無疑是最下乘的一種選擇,因為那會大大地削弱聯盟的實力。一個把握不好,地方豪強的地位,就將不保,甚至是被其他的巨擘,趁勢吞併。
那麼如何解決聯盟內部的利益分配,不至於讓聯盟分崩離析呢?
分封制,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盟主,就是名義上的天子。聯盟成員,就是各大小諸侯。各諸侯既相對獨立,又結成一體,一致對外。
從歷史發展程序來講,郡縣制自然是優於分封制的。但是具體到遊戲中,可就不分上下,因人而異了。
**********
言歸正傳。
崖山村建立之後,遠征軍又開始忙碌起來。
首要一條,就是將臨時營地遷到崖山村。
歐陽朔雖然作為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