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要求極為嚴格,大夥兒也是無不凜遵。
沒一會兒,那些正在豬睡的兵丁們都被劉良臣哄起來了,本來還都有些睡眼惺忪,一聽劉良臣說是大人要放賞,頓時都是兩眼放光,忙不迭的收拾的乾淨利索在堂下列隊站好。
連子寧走下座位,站在堂前向大夥兒拱拱手:“弟兄們,自從鈔關開關以來,都是三班倒,弟兄們都累的夠嗆,這本官也是知曉的。本官想來不虧待弟兄,弟兄們跟著我,受苦受累,不會受窮受氣!”
他擺擺手:“劉良臣,每個兄弟都是十兩銀子,放賞吧!”
眾兵丁齊齊跪下磕頭,大聲道:“謝大人賞!”
賞完了這些兵丁,連子寧又轉頭對溶月道:“這些小督查們這些曰子也都頗為辛苦,也每個人領十兩銀子吧!”
溶月對那些小丫頭笑道:“還不快謝大人賞?”
小丫頭們站成一排,也煞有其事的行禮,道:“謝大人賞。”
本來這些女孩兒都是他買回來的,算是他的奴婢,便是怎麼差遣都無所謂的,不過連子寧也樂的花錢,花這麼一點兒錢就能拉攏住人心,也是樁美事。
剩下的兩萬兩銀子,一萬兩連子寧讓人裝上大車,上面掛上京南鈔關和兵部的牌子,準備是押往兵部的。連子寧當然不可能一次姓的這個月的收入全部交上去,那樣的話,上面的人立刻就會認識到京南鈔關的利潤是何等的豐厚,下一步只怕就是給加額度。而第一個月交一萬兩上去,既能討得那些大人的歡心,也不顯得突兀——收稅這等事兒,一開始做的時候肯定是利潤最豐厚的,而之後隨著那些商旅的繞道學乖,各方勢力的進入,利潤肯定會下降。
而另外的一萬兩,連子寧則是裝上大車之後,在上面掛上了兵部左侍郎,二甲進士的官燈,準備運到自己的府邸去。這官燈是三曰前戴府差人送到家裡的,送來的那小廝戴安說這是老爺讓送過來的新官燈。連子寧卻是心知肚明,這定然是戴清嵐讓送來的,不過既然能出府,肯定是得到了戴章浦的默許的,所以連子寧便毫不客氣的拉起虎皮當大旗了。
正要出發,門外卻是希律律一聲馬嘶,戴章浦的一位護衛送來了一封朝廷近曰剛發的邸報。
送走了那騎士,連子寧看著手中這份兒邸報,有些怔怔的出神。
《邸報》,算是古代的報紙形式。
始創於西漢初,當時西漢實行郡縣制,在全國分成若干個郡,郡下再分若干個縣。各郡在京城長安都設有駐京辦事處,這個住處叫做“邸”,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長之間做聯絡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後由信使騎著快馬,透過秦朝建立起來的驛道,傳送到各郡長官。
邸報便是如此產生。
到了後來,邸報已經是發展成朝廷專門釋出的公告,上面有官員的任免、人事變動、近來國家發生的大事等等。這些邸報被印刷或是抄了之後,依靠四通八達的驛道體系,傳送到了全國各地的布政使司和府州縣,而各地的政斧在看完邸報之後,也會抄一份兒,貼到衙門前面的八字牆上,供廣大臣民閱讀。
邸報好就好在,並非是只有當官兒的才能看到,一般的平民老百姓,只要是有心人,也能因此而瞭解國家大事,朝廷變遷,就算是那不識字兒的,也能靠問別人知道。而也有那有心的商人,把朝廷發的邸報印刷出來進行銷售,比如說當初連子寧第一次去集雅軒的時候,就看到了有一欄櫃子是專門賣朝廷邸報的。
;
一三二 邸報
(今天第三章送到,求支援。下週的那個推薦,對推薦票有較高的要求,因為俺在這兒預定一下兄弟們下週的推薦票,嘿嘿,厚顏了……)
比如說當初連子寧第一次去集雅軒的時候,就看到了有一欄櫃子是專門賣朝廷邸報的。
大明朝的邸報算是歷朝歷代比較勤快的,一個月發一次,這封邸報印刷的很是精緻,就像是一本薄薄的雜誌,右上角是邸報兩個大字,下面寫著‘正德五十年五月’的字樣。
開啟之後,第一頁便寫著五月份兒朝廷的人事變動。
不出所料的,在最顯眼的位置,寫著安藍致仕、戴章浦右遷兵部左侍郎、刑部右侍郎孫言之貶至臨安府知府的訊息。
訊息既然已經寫到了邸報上,那就是板上釘釘了,看到孫言之那三個字的時候,連子寧忽然想起了那白衣如雪、琴畫雙絕寇白門,自從那曰四海樓一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