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章 新式軍服

胡桂向外招招手,走進來兩個人,這是胡桂為了將這兩件新式鎧甲完美的展示出來,而一大早去廠區之中找的兩個人來,崇禎對軍服有著近乎狂熱的追求,在不影響軍服防禦力的情況下,儘可能的美觀,可以說一件美觀的軍服可以極大的提升一隻軍隊的歸屬感與榮耀感,還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宣傳效果,在無形中改變大明百姓對軍人的認識,不再是以前那種“當兵非好漢”的看法!

第一件是達明禁衛軍的軍服,這一件軍服崇禎採用的是羽林軍鎧甲的原型,但是卻在那光滑的表面上新增了大量的裝飾,這些裝飾並不是掛上去的,這樣會影響作戰的效能,而是在鍛造時直接的一體式鍛造。

在胸甲的前面是一個威風的麒麟頭像,兩邊的肩甲上也分別安了兩個小型的麒麟頭,而且不再是單調的白色,而是黑白相間的同時度以淡淡的金邊,頭上的翰羽也換成了黃色,整個人看上去充滿了神秘感,除了胸甲與肩甲的改動外,還有就是擴大了鎧甲的覆蓋面積,崇禎計劃中的禁衛軍是一隻步騎皆可的超級精銳,因此有了馬匹的幫助,禁衛軍的承載能力有了大幅的提升,可以穿戴更加全面的鎧甲。

羽林軍的鎧甲不過是覆蓋了上體與兩臂,再加上一個頭盔,而禁衛軍則覆蓋了加上上面三個部位以外的所有地方,而且是連結式的鎧甲,就連臉部都有了保護,只留出來了一雙眼睛,整個就是一歐洲鐵罐頭的翻版,但是因為採用的更高階鍛造材料,所以重量遠遠的低於中世紀時的鎧甲,不會出現移動緩慢的情況!

如果說羽林軍的軍裝像那鋒芒畢露的雪亮寶劍的話,那麼禁衛軍的軍裝便是那收入鞘中充滿神秘感的絕世神兵!整個人除了一雙眼睛外,沒有任何其餘的部位流露出來,在兵器上崇禎是按照清朝的風格,士兵覺得什麼順手就用什麼,為此崇禎還讓胡桂為禁衛軍專門騰出了一件廠房,專門為這五千的禁衛軍打造兵刃!

說完了禁衛軍再來說一說大明龍騎

羽林軍是純白,禁衛軍是黑白相間加以金邊,而大明龍騎則是穿戴的一身黑,在鎧甲覆蓋面積上要低於禁衛軍高於羽林軍,而且也有著一定的裝飾,龍騎自然是以龍為裝飾物,頭上的翰羽也是黑色,一個龍頭咆哮在胸前,整個龍騎看上起顯得殺戮意味深厚,羽林軍時雪亮寶劍,禁衛軍是神秘神兵,那麼龍騎便是殺戮的漆黑戰刀!

龍騎雖然是由關林軍改編而成,但是崇禎不會使用關林軍的那種戰術,而是更先進的騎兵戰術,這個戰術是在拿破崙時代由波蘭王研究出來:

槍騎兵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出色表現,使的歐洲將領們重新認識了長矛這種武器的作用。在17、18世紀的歐洲,由於騎士階層的消失,使得長矛這種難於在馬背掌握的武器遭到冷落,新興的騎兵需要量產和速成,他們在有限時間內要受到極為艱苦的訓練,科目主要是佇列作戰。這種情況下,騎兵個人使用什麼武器對於將領來說是無關緊要的,將領們關心的不是騎兵們是否有更好的武器來保護自己,而是自己手下的騎兵隊是否能做到更標準的密集整齊,從而去用集體的動量沖垮對手。

這一時期亞洲和非洲的騎兵還在廣泛的使用長矛,但由於在團級規模以上的戰鬥中(即300~400人以上),亞非騎兵的傳統作戰方式無法匹敵近代歐洲騎兵的整齊佇列,所以表面看起來是亞洲長矛被歐洲馬刀打敗了,就連拿破崙也曾經認為長矛是應該被淘汰的騎兵武器。

普魯士和奧地利等國組建過東歐-亞洲模式的槍騎兵團,在戰鬥中表現平庸,於是被逐漸解散廢止。而在波蘭,由於騎士階層一直沒有真正的消亡,優秀的個人馬背武藝依然在傳承,同時,波蘭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歐傳來的新式騎兵的訓練和作戰方式,這就使得波蘭槍騎兵能以西歐式的嚴格佇列衝鋒,而且還是以傳統的長矛進行衝鋒。這樣的波蘭槍騎兵在拿破崙戰爭中大放異彩,戰後許多歐洲國家紛紛將他們的騎兵重新用長矛武裝。

近代的歐洲正規騎兵在紀律和戰術進化到高峰時,又重新撿回了曾經退化掉的武器。在整個19世紀以及20世紀初,大家都可以看到歐洲國家大量組建和使用槍騎兵團

崇禎想要組建的龍騎便是這樣的一隻槍騎兵團,不需要多年刻苦訓練,不需要優秀的個人馬背技藝,而是一種可以速成量產的中型騎兵,他們靠著優秀的紀律性與團隊性進行作戰,個人武藝被大幅度的降低,而團隊協作則得到極大的提升,在戰場上他們靠著大規模騎兵衝鋒來擊垮對手,因為是中型騎兵,所以在擁有著優良防禦的同時還擁有著極高的激動了,在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