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隊龍騎帶著一名滿人的騎手向著崇禎設在海邊的大營而去,從他們匆匆的身影上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有著極為重要的情報要稟報上層!
於文韜走進崇禎的大營。
“陛下,哨探回來了!”
“滿清知道我們來了?”
“知道了!”
崇禎微微點頭,崇禎本來還想再多託一段時間,時間拖得越多,戰局就越對崇禎有利,只不過崇禎也沒有想到,滿清居然還會使用訊號彈,那訊號彈的技術含量可一點也不低啊,崇禎眼下都還沒有這樣的技術,而滿清居然有了,崇禎對於滿清的衝擊不僅僅使得他們在軍事結構與先進度上進行了改革,同時改革的,還有屬於滿清自己的科技研發體系!
雖然他們的科技研究設施可能會並不嚴謹,又或者是沒有充足的技術儲備,但是滿清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科技研究設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一隻小小的蝴蝶扇動自己渺小的翅膀可以帶來席捲整個大陸的狂風!
而崇禎所做的事,可不是扇動一下翅膀這麼簡單,一次完全改變歷史發展的大戰,一次完全改變民族程序的改革,還有無數小範圍的措施,都不斷的改變著原有歷史的程序,這一切的結局,就是鍛造出了一個全新的滿清,在崇禎還沒有將大明改革完成的時機,滿清已經改革完畢,雖然只是軍事上的單方面改革,但是卻以足夠讓崇禎不在可以依靠歷史的先知先覺來左右戰局!
這一次的滿清入關崇禎靠著原有歷史做了不少的準備,但是原有歷史上的滿清不會有高度近代化的火器部隊與高達二十萬人的各族聯軍,崇禎因為歷史打贏了第一次明清大戰,也因為歷史而錯誤的估計了清軍的戰力,以至情急之下靠著民兵與人命來抵擋清軍的兇猛攻勢!
眼下崇禎的佈局終於展現在皇太極的眼前,後路被斷,這是任何時代軍隊的大忌,現在的局勢已經完全明瞭,皇太極唯一的選擇就是推回去,攻破崇禎設在後方的防線。
皇太極對於明軍的情報掌握並不落後!皇太極知道崇禎的部隊結構,說起來是有十五萬人的部隊,那是好聽的,說難聽點就是十五萬的雜牌軍,五萬的精銳,十萬訓練不過兩個月的民兵,這樣的兵種結構在皇太極眼中唯一需要值得關注的,就只有那五萬的崇禎新軍而已,其他的不過是給皇太極送來打靶!
二十萬人的清軍主動進攻十五萬的明軍,雙方的戰力在皇太極的眼中是完全不對等的!
這個不對等是清軍的戰力遠遠高於明軍:
人數:比對方多
結構:一邊全是訓練了三年以上的精銳,一邊是訓練了不到兩個月的民兵
武器:都擁有著火槍火炮
這樣一來,皇太極的優勢就佔據了兩個,還有的一個也是處在對等的局面,第一次跌倒,可以原諒,第二次跌倒就不可原諒,皇太極當初在見識到了明軍的戰力之後,便打起了退回關外重新整編軍隊的念頭,帶著百分百的把握回來將崇禎扼殺在發展的初期,可是卻被崇禎完全的逼回了戰場!
這直接導致了後來的慘敗,這一回皇太極帶著百分百的把握強勢迴歸,再一次準備繼續自己入主中原的計劃,皇太極也有極大的可能完成自己的計劃,眼下只需要擊敗崇禎,擊敗在自己後方的崇禎!
崇禎真的像皇太極設想的那樣如此無力嗎?皇太極即便改革了自己的軍隊,有了大量的近代化作戰的認知,但是依然還主體處於一個冷兵器時代的思想,從結構就可以看出,有能力武裝二十萬的火器部隊,卻只武裝了七萬不到,冷兵器軍隊佔了軍隊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皇太極永遠也想不到崇禎選擇的戰場有多麼險惡,密集的壕溝讓皇太極的騎兵完全發揮不出多大的作用,如果想要填壕的話,那麼皇太極就會面臨張獻忠的結局,而不填壕的話,皇太極就只有去衝擊崇禎故意為他留下的一條狹窄的通道,不過那麼做也只是不斷的為崇禎送肉靶子而已!
而且崇禎手上的那十萬民兵並不是皇太極想的那樣不過是一群訓練了不到兩個月的農民,而是一群經過了實戰,經過了三年訓練的精銳,崇禎會讓皇太極敗在這一群看似無害的十萬民兵手上,用皇太極的再一次失敗!而且,崇禎還有著一個最大的優勢是皇太極完全不可能趕超的!那就是海軍!
當然,所謂的海軍也就是崇禎背後的那幾首大海船,那密集的火炮口,森然的指向大陣的前方,皇太極一個半道出家的火器部隊,怎麼可能會比崇禎的火炮多?怎麼可能會比崇禎火炮威力強大?
只要皇太極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