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快樂興奮的生活時空中,我們應該保持適度的冷靜和清醒。而當自己轉入情緒的低谷時,要儘量避免不停地對比和回顧自己情緒高潮時的“激動畫面”,應當隔絕有關刺激源,把注意力轉移到一些能平和自己心境或振奮自己精神的事情上。換一個角度思考,你會發現有些損失也可以成為一筆財富。

有一位國王想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他膝下有兩位王子,都很聰明可愛,這可讓他犯了難。一天,國王叫來兩個兒子,給了每人一枚金幣,讓他們到集市上買回一件物品。出發前,國王派人將他們的衣兜剪了一個洞。

下午,兩兄弟都回來了,大兒子垂頭喪氣,小兒子卻喜笑顏開。國王佯裝不明就裡,詢問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兒子沮喪地答道:“金幣掉了!”小兒子回答說:“我用金幣買回了一個教訓:把貴重物品放進衣袋前,要先檢查一下衣兜有沒有洞。這可是我一輩子都受用的無形財富啊!”國王聽後,立即決定讓小兒子繼承自己的王位。

“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當你覺得不快的情緒湧上心頭,情緒極端低落時,不妨將這段日子視為情緒的低谷。用不了多久,縈繞在頭腦中的憂鬱陰雲便會被高昂的情緒一掃而空。

。。

6。 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不良的情緒要及時宣洩

一天,國防部長斯坦頓走進了林肯的辦公室,怒氣衝衝地對林肯訴說道,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林肯聽了,建議他寫封信針鋒相對地反駁,並說:“你也可以狠狠地刺痛他一下嘛。”斯坦頓立即寫了一封措詞很強硬的信拿給總統看,林肯看罷,大聲喊道:“對了,對了。寫得好!嚴厲地批評他一頓,這是個最好的辦法,斯坦頓。”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準備放進信封時,林肯立即阻止了他,問道:“你打算怎樣處置它?”“寄出去呀。”斯坦頓自然地說道。“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你不應把信寄出,快把它扔進火爐中去吧。每次當我發火時,我就盡情地寫封信發洩發洩,寫完後就把它扔了。我每次都是這樣做的,效果非常顯著。當你花了許多時間把它寫好後,怒氣便已消了一大半了,變得心平氣和了。那麼現在請再寫第二封信吧。”國防部長恍然大悟,十分感激總統的指點,他從林肯這裡學會了透過宣洩控制情緒的好辦法。

情緒的宣洩能夠補償自己失掉的面子,適當的宣洩如同心理排毒。當我們有憤怒、不滿、抱怨等不良情緒時,及時的宣洩有利於身心健康,會讓我們感覺到平心靜氣,面子也不再那麼難堪,惱怒的事也不再那麼討厭。心理學上的“霍桑效應”指的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它源於一次著名的管理研究。

美國芝加哥郊外有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稱作霍桑工廠。這個工廠擁有較為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個工廠的員工經常對自己的待遇喋喋不休地抱怨,以至於影響了工作效率。為了探尋原因,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於1924年11月組織了一個調查小組,對霍桑工廠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研究。在這些研究試驗中,有一個被稱作“談話試驗”的重要環節,即專家們在歷時兩年多的時間內,分別找工人們進行推心置腹的談話,耐心傾聽他們對待遇、環境等方面的意見和不滿,並將他們的言論記錄在案。

令人驚訝的是,經過“談話試驗”後,霍桑工廠的工人們不再抱怨,幹活時更加賣力,工廠的產量自然大幅度提高了。原來,工人們在長期的工作中,對工廠的各種規章制度、福利待遇、工作環境等方面心生不滿,這些不滿情緒得不到及時宣洩,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後演變為抱怨、牴觸等負面情緒。他們將這種情緒帶到工作中,自然影響了工作的效率。而“談話試驗”使他們將這些不滿都盡情地宣洩出來,從而感到心情舒暢,幹勁倍增。於是,社會心理學家將這種奇妙的現象稱為“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人在一生中會產生數不清的意願和情緒,但最終能實現、能滿足的卻為數不多。對那些未能實現的意願和未能滿足的情緒,千萬不能硬生生地壓制下去,而是要千方百計地讓它宣洩出來,這樣既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又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美國《讀者文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深夜,一位醫生突然接到一個陌生婦女打來的電話,對方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恨透他了!”“他是誰?”醫生問。“他是我的丈夫!”醫生感到突然,於是禮貌地告訴她:“你打錯電話了。”但是,這位婦女好像沒聽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