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B的女兒正在上幼兒園,她的選題是“學齡前兒童教育叢書”;編輯C是圍棋迷,他的選題是《聶衛平棋路分析》。將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投射”給別人,是很多人都容易犯下的錯誤。
另有一則小故事也說明了同樣的道理。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兩歲的兒子逛商場。琳琅滿目的商品讓她目不暇接,幾個小時過去了,母親還沒有要離開的意思。兒子似乎有些不耐煩了,吵鬧著想要離開這裡。母親呵斥孩子不懂事,面前有這麼多漂亮的東西還不安靜地待著。過了一會兒,母親俯身為兒子繫鞋帶,驚奇地發現,從兒子的視角看出去,根本看不見任何商品,只能看見一條條不斷晃動著的腿。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因為性別、年齡、性格、經歷等因素的差異,人們觀看的視角往往不盡相同,各自產生的認知也各有千秋。世界上從來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更何況是複雜多變的人心呢?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孤立的小世界中,我們很難開啟他人的心扉,瞭解到他們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如果拿自己的主觀感受去猜度別人的心思,我們將無法真正瞭解別人,也無法真正瞭解自己。
有一句“爾之砒霜,吾之熊掌”的俗語,便是告誡人們不要輕易地以己度人。自己珍視的東西,別人未必喜歡;即使是世人大多認可的東西,別人也未必喜歡。我們在認知他人的時候,既不能依據自身的偏好,也不能墨守成規地將世人公認的常理“投射”給他人。
《莊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堯到華山視察,華封人祝他“長壽、富貴、多子”,堯都辭謝了。華封人不解地問道:“這些都是世人所追求的,為什麼唯獨你不需要呢?”堯帝回答道:“多子則多顧慮,富貴則多事,長壽則多辱,這三種東西並非人間的美德,故而推辭。”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我們往往認為自己生活的四周是晶瑩剔透的玻璃,我們能夠透過這層玻璃看到外面真實的世界。事實上,每個人的周圍都是一面巨大的鏡子,我們所看到的不是外面的世界,僅僅自己投射的一個影子而已。因此,為了克服投射效應所帶來的認知心理偏差,我們需要辯證地、全面地去看待別人和對待自己。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15。 暈輪效應(1)
暈輪效應:情人眼裡出西施
天津腳踏車廠是一家百年老廠,它製造的飛鴿牌腳踏車行銷神州大地,但在開拓國外市場時卻遇到了很大的阻力。1989年2月,腳踏車廠的領導聽說新當選的美國總統布什即將訪華,頓時眼前一亮,覺得機會來了。
原來,布什夫婦是一對腳踏車迷,酷愛腳踏車運動。他們想從這一點找到開啟海外市場的突破口。經過國務院批准後,天津腳踏車廠將剛投產的飛鴿QF83型男車和QF84型女車作為禮品車,送給布什夫婦。他們十分高興,當場表示第二天在公眾場合騎一騎。這個場面被全世界上百家新聞單位進行了報道。透過新聞的傳播,飛鴿牌腳踏車開始名揚全世界。不久,造型新穎、效能可靠的飛鴿牌腳踏車源源不斷地飛到了美國,並進一步開啟了全球市場。
所以,要想使你的產品迅速為大眾所知,開啟銷路,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名人為你做廣告。很多知名品牌都請過很多當紅明星代言,藉助名人效應,增加了產品的光環,最終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暈輪效應,是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時,依據個人的喜好得出最初的判斷,再根據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物件的其他品質,而看不準對方的真實品質,形成一種或好或壞的“成見”。這好比在雲霧的作用下,日月的光輝擴散到四周,形成了一個光環,因此暈輪效應又被稱為“光環效應”。
20世紀20年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最早提出了暈輪效應。他認為,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往往從一個區域性出發,進而擴散得出整體的印象,容易犯下以偏概全的錯誤。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所以,暈輪效應也可以被稱作“以點概面效應”,是由於主觀推斷而形成的一種誇大的社會印象。
美國心理學家凱利為了證實暈輪效應的科學性,以麻省理工學院兩個班級的學生為物件,精心設計了一個心理試驗。一天,凱利向兩個班的學生宣佈,自己因故離開一段時間,臨時請一位研究生來代課。他向第一個班的學生介紹這位研究生時,將他描述成具有熱情、勤奮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