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兄,‘劍魔’獨孤求敗前輩已經去世了?”唐漢有些不理解地看向神鵰。
神鵰露出悲傷之色,點了點頭,發出了三聲雕鳴,聲音甚是悲鳴,然後朝著孤獨求敗磕了三個頭。
唐漢嘆了口氣,他本以為自己這時候來拜見‘劍魔’,應當可以見到‘劍魔’獨孤求敗的真容,沒想到如今‘劍魔’已逝。
再想‘劍魔’獨孤求敗這麼一個大高手,死後卻這麼簡陋,心中不免感慨不已。唐漢對著墳墓拜了幾拜,見上面亂石極為混亂,便又整理一番。神鵰見他對石墓禮數甚恭。似乎心中歡喜,伸翅又在他肩頭輕拍幾下。又低鳴幾聲,似乎有些哀意,不知是不是想到了獨孤求敗。
唐漢做完這些,才抬起頭來,仔細觀察。他方才進洞時就看出洞壁上寫得有字,不過洞中昏暗。瞧不清楚。他打火點燃了一根枯枝,伸手抹去洞壁上的青苔,現出三行字來:“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奸人,敗盡英雄豪傑,天下更無抗手,無可柰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下面落款是:“劍魔獨孤求敗。”這字跡筆劃甚細,入石甚深,顯是用極鋒利的兵刃劃成。
唐漢將這三行字在心中默默咀嚼了一番,更是深深體會到了其中寂寞難堪之意。也許等第二次華山論劍,他打敗天下的先天武者,站在了最巔峰時,說不定也會如孤獨求敗一般,尋一處隱蔽的地方隱居,從此不過問江湖之事。
“雖然‘劍魔’前輩已逝,但是劍法卻不可斷絕,以後我若是遇到適合的人,定然將此套劍法傳與他,作為‘劍魔’前輩的傳人。”唐漢嘆了口氣,這石壁上的字,可不僅僅是字,而是蘊含著一套驚世駭俗的劍法,可謂是當世劍術的極點。
這一套劍法竟是可以破去當世絕大部分的劍法、刀法、槍法、鞭法、索、掌法、箭法以及氣功,可謂是破去天下萬般武功,是一門只攻不守、攻敵要害、攻其所不備的後發先至劍法。便是唐漢,也為此頗為驚歎。
這獨孤求敗在劍法上的造詣,便是唐漢此時修為,也為之嘆服。
當然這一套劍法對於修煉者的要求極高,極重悟性,沒有足夠的悟性,想學也學不了。估計也正是因為如此,獨孤求敗至死也沒有找到一位可以傳下此套劍法的傳人。
當然,劍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世間沒有無敵的功夫,只有無敵的人,這劍法在獨孤求敗手中可以發揮到極致,無敵於世,在別人手中可就未必了。
唐漢在墳墓前立了許久,又對著獨孤求敗的墳墓拜了幾拜,方才退了出去。他一出石洞,就被神鵰拉著往一邊去,行了裡許,來到一座峭壁之前。那峭壁便如一座極大的屏風,沖天而起,峭壁中部離地約二十餘丈處,生著一塊三四丈見方的大石,便似一個平臺,石邊隱隱刻得有字。
唐漢極目上望,瞧的出是“劍冢”兩個大字,正是獨孤求敗埋劍之所。他向峭壁看去,見到每隔數尺便生著一叢青苔,數十叢筆直排列而上,有幾處生的卻是短草。探手摸去,抓出一把黑泥,果然是個小小洞穴,料來是當年獨孤求敗以利器所挖,以此攀上平臺。
以唐漢的功夫,這個高臺自然難不住他,使出金雁功,如同飛燕一般,竟是朝著下凡飛去,已然是追上了神鵰。
到了平臺上,唐漢看向周圍。
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個大石,只見大石上留下的“劍冢”兩個大字之旁,尚有兩行字型較小的石刻:“劍魔獨孤求敗既無敵於天下,乃埋劍於斯。嗚呼!群雄俯首,長劍空利,不亦悲夫!”字跡和山洞中如初一輒,正是獨孤求敗所留。
看到這裡,便聽到山壁下咕咕咕的叫了數聲,唐漢俯首望去,見神鵰伸爪抓住峭壁上的踏足,正自縱躍上來。它身軀雖重,但腿勁爪力俱十分厲害,頃刻間便上了平臺。
那神鵰稍作顧盼,向唐漢點了點頭,叫了幾聲,伸出鋼爪,抓起劍冢上的石頭,移在一旁。它雙爪起落不停,不多時便搬開冢上石塊,露出並列著的三柄長劍,在第一、第二兩把劍之間,另有一塊長條石片。三柄劍和石片並列於一塊大青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