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西遊中
“這丫頭還差得遠呢,修行了這麼久都還未證得大羅金仙,也不知何時才能證道。”通天教主道。
唐漢微笑不已,他聽得出通天教主話語中對無當聖母的寵溺,至於證道?這也不過是說說罷了,混元、聖人那是根腳、悟性、機緣缺一不可,非大毅力、大功德、大造化難成混元、聖人。
唐漢能夠證得混元,很大的原因便是他經歷許多世界,特別是盤龍世界他開闊了視野,在洪荒之中三清無私傳授,容納百川,又習練了《九轉玄功》,得了十二品淨世白蓮,方才最後跨出一步,於體內開闢一方世界,證得混元。
其他人想要證道混元,那是千難萬難,便是鎮元子、鯤鵬老祖也是至今都未曾證道混元。
“看,取經要開始了!”通天教主忽然神色一動,一指點著虛空,頓時眾人就看到,地仙界南瞻部洲,正值大唐貞觀十三年,九月初三,陳玄奘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正在長安城化生寺開演諸品妙經,唐太宗早朝完畢帥文武百官乘鳳輦龍車,出離金鑾寶殿,徑上寺來拈香。
“這佛門的寺廟富麗堂皇,當真是失了求道本質。”無當聖母道,只見那化生寺幢幡飄舞,寶蓋飛輝:幢幡飄舞,凝空道道彩霞搖;寶蓋飛輝,映日翩翩紅電徹。世尊金像貌臻臻,羅漢玉容威烈烈。瓶插仙花,爐焚檀降:瓶插仙花,錦樹輝輝漫寶剎;爐焚檀降,香雲靄靄透清霄。
唐漢的目光則是看著一個老僧,這老僧身穿破衲,赤腳光頭,手中捧著一袈裟,豔豔聖光,另一隻手則是拿著九環錫杖。以他的修為自然看出此人是一位大羅真仙,只不過是變化個疥癩形容。
“通天師叔,這便是當初的慈航麼,不曾想輪迴轉世後,竟是成了個女修!”唐漢道。
通天教主道:“那便是慈航,當初肉身毀滅,元神入了輪迴,經歷輪迴之苦,最後覺醒,修成道果,成了佛教觀世音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首,拜了接引為師。”
“大師兄你可別小覷觀音,此人輪迴歸來,修為更近一步,修成了大羅真仙,神通比我更甚一籌,在大乘佛教僅次於如來。”無當聖母道。
唐漢的雙眼彷彿穿過了重重阻隔,看到那觀音所化老僧在朝堂上吹噓著,吸引著唐太宗的,只聽觀音道:“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吞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
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抽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玲瓏散碎鬥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豔。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雲飛。三天門外透玄光,五嶽山前生寶氣。重重嵌就西番蓮,灼灼懸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雖無全照原本體,也有生光八寶攢。
這袈裟,閒時折迭,遇聖才穿。閒時折迭,千層包裹透虹霓;遇聖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闢塵珠、定風珠;又有那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與日爭紅。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聖: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聖,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白玉琮。
詩曰:三寶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盡評論。明心解養人天法,見效能傳智慧燈。護體莊嚴金世界,身心清淨玉壺冰。自從佛制袈裟後,萬劫誰能敢斷僧?”
唐太宗又問九環杖有甚好處?
觀音道:“我這錫杖,是那:銅鑲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雲還。摩呵五祖遊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漢一直覺得那陳玄奘有些熟悉,掐指算了起來,卻是隻算到這陳玄奘本為如來的二徒弟‘金蟬子’,因在如來講解佛法時打了瞌睡,被如來以輕謾大教為由,貶了他的真靈轉生,而這金蟬子不愧是如來二徒弟,佛根深重,每一世都是佛法高深之人,要從東往西回靈山,心地善良,一路西行一路傳法,卻都在沉沙河時被妖怪所食,至今已經是第十世。
唐漢微微皺起眉頭,他沒見過金蟬子,又怎麼可能有熟悉感呢?
在唐漢思索之時,那陳玄奘穿了袈裟,持著九環錫杖,與唐太宗結為異性兄弟,身負使命前往西方求取佛經,唐玄宗騎著白馬,毅然地踏上西遊取經之路。
帶著一絲疑惑,唐漢告辭離去,離開了禹余天,卻是在九重天的時候遇到了鎮元子,鎮元子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唐漢,連忙打了個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