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章 失蹤的黃金

同治七年。

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中原大地被戰爭的陰雲籠罩,民不聊生,處處是殘垣斷壁與流離失所的百姓。就在這片滿目瘡痍之中,一支特殊的隊伍在泥濘不堪的小徑上緩緩行進,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幾千名士兵,他們的衣衫早已被歲月的風霜和戰爭的硝煙侵蝕得破爛不堪,但他們的眼神中仍燃燒著不滅的火焰,那是對生存的渴望,對自由的追求。他們手持著紅纓長槍,這古老而堅韌的武器,在晨光或暮色中閃爍著寒光,彷彿是這亂世中最堅定的信念。

他們推著上百輛沉重的大車,這些大車彷彿是移動的寶庫,每一輛都承載著無數個大木箱子,箱子上覆蓋著防雨的草蓆,嚴嚴實實,不透絲毫縫隙。箱內藏著的,不是糧食,不是衣物,而是東捻軍數年征戰所得的金銀珠寶,是他們無數次浴血奮戰換來的寶貴財富。這些財富,是他們未來希望的種子,是他們東山再起的基石。

隊伍的前後左右,各有精銳的騎兵隊伍巡邏護衛,他們手持鋒利的長刀,目光如炬,警惕地掃視著四周,隨時準備應對可能的突襲。這些騎兵不僅是保護寶藏的利劍,更是東捻軍最後的驕傲和尊嚴。

而在隊伍的最後方,則是一隊裝備了洋槍計程車兵,他們手持當時先進的武器,雖然數量不多,但足以震懾那些敢於覬覦寶藏的宵小之徒。這些洋槍,是東捻軍與洋人交易得來,雖然代價高昂,但為了增強實力,他們不得不忍痛割愛。

賴武光,這位曾經的東捻軍首領,如今已不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雄心勃勃的將領。歲月和戰爭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他的面容憔悴,身體也日漸衰弱。但他心中的那份執著和信念卻從未改變。他知道,自己已無法再像過去那樣率領大軍征戰四方,但他仍然要為東捻軍的未來著想。

他將幾萬東捻騎兵分散到各地,用來吸引和牽制官軍的注意力,而自己則率領這萬餘精銳,護送著這百餘輛裝滿金銀珠寶的大車,尋找一個安全的藏身之處。這些財富是他們未來東山再起的資本,是他們重振旗鼓的希望所在。

儘管路途艱難,儘管前方未知,但賴武光和他計程車兵們卻從未放棄過。他們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在泥濘的小路上艱難前行,向著未知的未來邁進。

在這段陰霾密佈的日子裡,山東局勢緊張異常,道員潘霨與英、法軍隊的勾結無疑為局勢增添了更為複雜的變數。天津洋槍隊橫渡滄海,如同利劍出鞘,直指東捻軍的軟肋,加之山東巡撫丁寶楨親率大軍疾馳而來,重兵壓境,局勢之危急,可見一斑。李鴻章,這位以鐵腕著稱的重臣,亦是不遺餘力地實施著“扼地兜圍”之策,誓要將東捻軍一網打盡。在如此四面楚歌之下,賴武光的失敗,似乎已成定局,難以逆轉。

然而,賴武光並未輕易放棄,他深知手中這批金銀珠寶的重要性,這是他們數年艱苦奮戰的結晶,是未來重振旗鼓的唯一希望。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得知在遙遠的東海深處,隱藏著一座無名小島,那島嶼雖面積不大,卻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茂密的山丘林叢,成為了天然的隱蔽之所。賴武光心中暗喜,認為將寶藏藏匿於此,必能避開官軍的追繳,待日後時機成熟,再圖大業。

營帳之內,燭火搖曳,映照出賴武光滄桑而堅毅的臉龐。他獨坐案前,思緒萬千,回憶如潮水般湧來。想當年,他追隨英王陳玉成,並肩作戰,共同立下了推翻滿清、建立新朝的宏願。那時的他,意氣風發,滿腔熱血,誓要將清妖逐出中原,恢復漢家河山。然而,世事無常,天國覆滅,自己也流落至捻軍之中,重整旗鼓,再戰沙場。然而,多年的征戰已讓捻軍元氣大傷,昔日的壯志豪情也逐漸被現實的殘酷所消磨。

炮聲隆隆,喊殺聲震天動地,官軍的騎兵如潮水般湧來,將捻軍的防線層層突破。但賴武光卻彷彿置身事外,他的心中只有那個遙遠的小島,和那些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金銀珠寶。他默默地等待著最後的時機,準備帶著這最後的希望,逃出生天,為未來的抗爭保留一份火種。

賴武光的聲音低沉而堅定,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既有對未來的期許,也有對眼前人深深的信任與託付。他緩緩起身,走到近侍吳德才面前,雙手輕輕搭在對方的肩上,彷彿要將所有的重量與希望都傳遞給這位忠誠的部下。

“德才啊,你我共事多年,你的忠誠與勇敢,本王一直銘記於心。今時不同往日,局勢愈發危急,本王的計劃也到了最關鍵的一步。此次任務,非你莫屬,你與我相貌和身形極為相似,甚至聲音都相仿,這將成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