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6俊傑(二)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尋“蚍蜉傳搜書網”查詢最新章節!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張獻忠與陳洪範,有備而來。

時下雖然冰雪消融有段時間,逐漸轉暖,然臨近四月,這兩日氣溫驟降,似是倒春寒。三人互相寒暄,主要是趙、張二人在談些營中舊事,陳洪範基本上不做聲。一陣山風吹來,頗覺寒意,趙當世鼻頭一酸,忍不住打了個噴嚏。

張獻忠咧嘴道:“可是我適才說的話不稱趙兄的心?”他以為趙當世還對前頭自己連續嘆息“不濟事”耿耿於懷,所以與陳洪範相顧莞爾,“五千人說少不少,可要在湖廣掀起什麼陣勢,單憑這點兵馬,未免......”

趙當世搖搖頭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明廷失人心,我等義軍,縱只剩最後一人,振臂一呼,呼應之雄豪依然比比皆是。死灰都能復燃,更何況小弟我尚存五千之眾?”

張獻忠伸出食指搖了搖道:“時勢不同,豈能同一而論!實不相瞞,我在襄陽以西,林林總總加一起少說還有一二萬人馬,比你不少吧?可又能怎樣,事到如今還不是仰陳老哥的鼻息,才能苟活至今?”說到這裡,轉視一直默不作聲的陳洪範。

陳洪範見二人看向自己,輕咳兩聲,擺著手一疊聲道:“互相照拂,互相照拂。”

趙當世這時問道:“卻不知八大王與陳老哥有什麼淵源?”他話不說破,但意思很明顯。你一個流寇,一個官軍總兵,本該互為死敵,怎麼這時候反而惺惺相惜起來?流寇與官軍中,的確經常有些往來——比如左良玉、賀人龍之流,除了頂個官軍的名號,所作所為幾乎與流寇無異——但再親密,也很少有人敢越過紅線,似張、陳兩人般毫不避嫌的。

一句話問出,張獻忠與陳洪範相視一眼,還是張獻忠道:“都是自家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與陳老哥,算起來可有十多年的交情了。”

“哦?此話怎講?”趙當世身子往前一探。

張獻忠悶了口酒,徐言:“十餘年前,我尚在延綏鎮王總兵手下聽差,犯了點事,王總兵要拿我還有其餘十幾人開刀問斬。恰好陳老哥到來,向王總兵求情,才算留下了我這顆渾頭。”

他口中“王總兵”乃是原延綏鎮總兵王威,現大同總兵王樸之父。王家世屬榆林衛,勢力頗雄,王樸更是蒙父蔭得入京營長年任職,所以當下他雖然掛了大同總兵之銜在鳳陽跟著監軍太監盧九德護陵,但手下的兵都是京營出身。順帶一提,早已退休多年的王威前兩年又被朝廷請出山重新擔任了延綏總兵,朝廷本意是看中他在西北的聲望,以此威懾眾寇,豈料效果不佳。陝中巨寇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還怕王威個糟老頭子?由此可見,困窘之下的明廷為了撫平民變,當真什麼招都使了出來。

這些且放一邊,張獻忠說完,趙當世笑了起來,斜睨過去,發覺陳洪範張著嘴,也在訕訕地笑,也不知他這笑容是真心為張獻忠慶幸還是後悔自己當初一念之差救了這麼個魔王出來。

“八大王吉人自有天相。”趙當世奉承一句,“外面風聲都說,左良玉那廝將八大王你怎麼怎麼,現觀之,意氣風發不減當年,可見那些都是誇大其詞、子虛烏有的事。”

張獻忠一聽“左良玉”三個字,雙眉立豎,啐罵:“休要再提那驢毬子,老子遲早扒了他的皮。”說著,又哼哼唧唧,“不過這姓左的倒還有些手段,想劉國能也是條漢子,給他一逼,居然也就降了......”

趙當世點頭道:“昔日我在老闖王營中,與劉國能也有些往來。那時他對老闖王忠心耿耿,一心匡扶大義,孰知物是人非,到頭來還是軟了骨頭。”言及此處,面朝陳洪範,似笑非笑,“陳老哥,這裡邊,也有你一份功勞咯。”

陳洪範輕咳兩聲,道:“劉國能素有招安之心,我不過順水推舟罷了。”

張獻忠接過他話茬道:“趙兄,你適才說老劉是‘軟骨頭’,這我卻不敢苟同。”

“嗯?何出此言?”趙當世從一開始就警惕著,這時候張獻忠口風突變,不免讓他有種預感:三人之間的話題或許很快就要進入關鍵環節了。

“你初來乍到,對楚、豫、淮的局勢可有了解?”張獻忠把頭一昂,略帶些輕慢地看著趙當世。

不要說這數省的大勢,就鄖陽目前何種情況,趙當世也是一頭霧水。他當然不會為了面子不懂裝懂,故而如實回答:“正要請教。”

趙當世見張獻忠問話時目光如炬,本以為他會有一番早已準備好的說辭推出。豈料“請教”二字才說完,張獻忠身子向後一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