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3快哉(三)

生,也無回天之力。”

他見趙當世沉吟不語,又道:“川中所謂‘天府之國’,無非成都周遭平坦膏腴土地罷了。其餘地方,皆可說為荊棘鬼蜮。走陸路,關山阻隔,堡寨遍地,加之大雪欲來,料之絕難行走。”

趙當世聞言依舊沉默。他沉默,是因為深知昌則玉話中道理。川路之難行,不是說說而已,真走起來,才知千難萬險,實在一言難盡。兩年前趙營出川的困頓景象還歷歷在目,趙當世不會沒有反思,更何況那時候趙營的規模遠遠不及現在,無論機動性還是統制力度,都無法同日而語。想循著兩年前的老路再走一遍,想來不可能。

昌則玉這時又道:“主公可曾想過‘四川’這二字出處何在?”

“四川?”趙當世疑惑道,不知昌則玉何出此問。

“川者,江河也。舊說蜀有岷、瀘、雒、巴四大川,因以得名。”昌則玉侃侃而言,“雖其名實際來源唐宋區劃,但既能含‘川’字,自然說明江河在這一片地區的地位。”

“江河……”

“四川閉塞,山路難行,若非依仗縱橫交錯的河網水道提供便捷,僅靠畜力人力運輸、交通,如何能發展到當今地步?就如重慶府之所以興旺,還不是佔了水路通衢的便宜?”

“先生的意思是?”趙當世若有所思,但還是沒有貿然出口。此前形勢逼人,無法長時間進行軍議,所以在梓潼時,上下只定了穿過潼川州,抵達重慶府定遠縣的階段性目標,後續如何並沒有時間深入討論。幾如摸著石頭過河,先出發再說。計劃不周,加之預感到風雪將至,趙當世心中自然沒底。

昌則玉的聲音深沉而富有磁性:“川蜀川蜀,自古形容西北為蜀,以成都為首府;東南為川,以重慶為首府。此二者今雖合而為一,實則大相徑庭。蜀通陝、滇,重陸路,而川則直下湖廣,倚仗水路。”

趙當世搔了搔唇上的短髭:“難道說,此去湖廣,要走水路?”

昌則玉並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目視遠方暢言:“蜀道艱難,多指與外部之交通,實則諸如成都等地,頗有浮水轉漕之便。大江縱貫而來,支流無數,岷、沱、涪、嘉陵等水皆稱幹道。其中對於川中而言,又以內外水最為緊要。”

“何謂‘內外水’?”趙當世一頭霧水,但也因此來了興致。

“內水,涪江也;外水,岷江也。除此二者,尚有‘中水’,意指沱江。”趙當世常年在陝豫等地征戰,對川蜀的情況不甚明瞭,昌則玉看出他的不解,認為作為一軍主帥,在做決策前不能不對局勢有個大致的瞭解,所以決意先和他解釋清楚,“從涪江北上,可至綿州出成都之北,此為內水,要隘在於合州……”

“合州我知,釣魚城所在,蒙元大汗蒙哥昔日就死在那裡。”趙當世好不容易插一句嘴進來。

昌則玉繼續道:“由重慶府溯大江、岷江而上,可出成都之南,此為外水,關鍵在於嘉定。桓溫平李勢、劉敬宣討焦縱,皆走外水。”輕咳兩聲接著說,“重慶往西,再沿沱江北上而趨成都,此為中水,臧熹取廣漢,走的就是這一路。”

趙當世雖說不知什麼內外水,但地理並不差,加之平時很注重根據斥候蒐集的資訊繪製簡要的山河地勢圖,所以對於昌則玉所言這些地理名詞,都不陌生,甚至都大概知道方位所在。他聽了昌則玉的解釋,想了一會兒,皺眉而言:“如此說來,先生的意思,咱們可走內水?”

潼川州就建在涪江邊上,而現在趙營兵馬沿著走的潼水,就是涪江的支流,屆時會在潼川州南面的射洪縣匯入主幹。

昌則玉對於趙當世的敏捷反應非常吃驚,可他並沒有表現在外,反而一手撫須,淡然道:“若能走內水,自然再順不過。”他出謀劃策,從來都只出大略方向,或者說是隻關注戰略層面,至於執行的細節,他不會去費心。一來是自重身份,二來也沒那個精力,況且他也知道,總要給穆公淳這樣的謀士一些表現的機會,餅雖大,一口獨吞,總會撐壞。

一日後,趙營全軍進入潼川州。

老本軍與飛捷軍暫時駐紮在鹽亭。鹽亭兵少,但趙當世並不打算在這座縣城上消費精力。畢竟透過對劍州、梓潼以及江油等地的抄掠,至少當下說來,趙營的軍資並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先是鹽亭東北面的富村、柳邊驛傳來軍報,郝搖旗與覃進孝兩部在那裡與孔全斌打了一場遭遇戰,互有死傷,孔全斌帶兵向北面閬中方向稍稍退卻。這一點其實讓趙當世感到慶幸,因為一旦孔全斌南下與張令會合,那麼接下來的阻力無疑會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