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社保那些事

選擇性參保,因為這樣的操作對那些連續參保繳費的人群來說是不公平的,不能很好地保障這部分人群的權益。

在約束措施方面,《指導意見》設定了“兩個等待期”,即固定等待期和變動等待期。

《指導意見》明確,自2025年起,除新生兒等特殊群體外,對未在居民醫保集中參保期參保或未連續參保的人員,設定參保後固定等待期3個月,其中未連續參保的,每多斷保1年,在3個月的固定等待期基礎上再增加1個月的變動等待期。

同時,考慮到參保人的實際情況,允許參保人透過繳費修復變動等待期,繳費參照當年參保地的個人繳費標準,每多繳納1年的費用可以減少1個月的變動等待期。

需要注意的是,連續斷繳4年及以上的,修復以後的變動等待期不少於3個月,加上原有3個月的固定等待期,則仍需至少等待6個月。待遇等待期間不能享受醫保報銷。

這項舉措也是維護全體參保人的權益,如果都是生病之後再來繳費參保,那醫保制度也將無法持續執行。

持續推進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聯辦

國家醫療保障局:

新生兒等重點人群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物件,按照常規,醫保的參保需要核對參保人的姓名、身份證號、戶籍地、常住地等基本資訊,但是新生兒往往取名字、獲取身份證號碼、辦戶口等需要時間,有的地方對孩子的名字特別重視,半年都取不出來,在原來的制度下參保就特別困難。近年來,國家醫保局持續推進新生兒“出生一件事”的聯辦,不斷最佳化新生兒參保流程,指導各地落實出生醫學證明、戶籍辦理、醫保參保等“出生一件事”的整合化辦理,透過線下的“一廳聯辦”、線上的“一網通辦”,最大限度減少新生兒父母的辦事時間和辦事成本。

年輕人有必要參加基本醫保嗎?

國家醫療保障局:

基本醫保是一種社會保險,首先具有保險的性質,是用來防風險的,疾病的發生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書到用時方恨少,人到病時未參保”每個群體都可能面臨疾病的風險,而且這個風險實際上不小。

根據國家醫保平臺資料,20-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這四個年齡段的住院率,分別是7%、8%、10%、14%。如果加上有的人可能住兩次院,以人次來看,這四個年齡段分別是9%、11%、15%和23%,比例還是挺高的。這四個年齡段住院的次均費用分別是7253元、8195元、9264元、9554元,最少也超過7000塊。這四個年齡段最高的費用分別是205萬元、441萬元、380萬元、357萬元,疾病風險是很大的。“寧可保而無用,不可用時沒保”。

再增加30元,2024年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達到每人每年670元

財政部:

自從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建立以來,財政補助一直占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收入的60%以上,是城鄉居民醫保籌資的主要來源。

財政補助標準也在持續提高,從2003年制度建立之初的20元,已經提高到2023年的640元,增長了30多倍。我們也統計了一下,2019-2023年,各級財政累計撥付城鄉居民醫保補助資金約3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下達了1.8萬億元。2024年,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30元,達到每人每年670元,財政投入的總規模也相應增加。

各級財政每年還安排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資助困難群眾參加城鄉居民醫保,並對他們在經過醫保報銷之後的個人自付費用給予進一步的救助。2019-2023年,中央財政一共下達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1507億元。

如何確保困難群體“病有所醫”?

國家醫療保障局:

在強化政策和資金支援方面:

●各級財政持續加大對居民醫保參保財政補助力度,醫療救助根據困難程度對困難群眾參保個人繳費部分給予分類資助,其中全額資助特困人員,定額資助低保物件以及符合條件的防止返貧監測物件。

●以低保物件為例,2023年個人繳費380元,醫療救助平均資助超過200元,個人繳費不到180元。

在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方面:

●指導各地以統籌地區為單位,建立困難群眾資助參保臺賬,依託部門間資訊共享機制,加大參保資訊的核查比對,確保應保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