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搬來了一位女鄰居,我看她東西有點多不方便,我順手幫了她一把。後面她說加微信,我心想,都是鄰居,便同意了。可加了以後我就後悔,因為她頻繁給我發訊息,每天早安晚安的,時不時還找我聊天,有什麼事情都分享給我,就連午飯晚飯吃什麼都拍給我看。我實在有點納悶,我和她又不熟,而她卻有種自來熟的樣子,毫無邊界感可言。中秋還問我有沒有時間,要不要一起去白雲山玩耍,她說沒有去過。我真不知道該不該直接拒絕。想拉黑她,但是畢竟是鄰居,見面會特別尷尬。我應該怎麼辦?
白河靜靜流淌,滋潤著歲月,也伴隨著我成長。
它的名字平凡無奇,卻承載著我無數珍貴的記憶。
在我成長的歲月裡,它既是我童年的遊樂場,也是我成年後的休閒地。
我和白河有說不完的故事。
白河的水清澈見底,白河的沙灘雪白細膩,河邊的柳樹隨風輕擺,它們見證了我從蹣跚學步到揹著書包上學的每一個瞬間。
夏天,我和小夥伴們在河裡摸魚捉蝦,河水的清涼洗去了我們一身的暑氣。
秋天,我們又在河邊割草,放羊牧鵝,那深深的草地和蘆葦成了我們捉迷藏的最佳場所。
白河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自然景觀,它更是村莊生活的一部分。
村民們在河邊洗衣、洗菜,孩子們在河邊嬉戲,老人們在河邊悠閒地下網或垂釣。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對白河的感情也愈發深厚。
成年後,我依然喜歡在河邊散步,看著河水在陽光下閃著銀光,聽著水聲潺潺,心中的煩惱似乎都隨著流水遠去。
白河成了我休閒放鬆的好去處,也是我與朋友們聚會談心的地方。
我和妻子也會常常漫步在河邊新修的步道上,一起回憶過往。
對了,我們的愛情也與這白河有關,我們也因這河水結緣。
我是柳樹村小學的一名教師。
學校離白河只有500米的距離,這讓我很開心,可以時常與白河親密接觸。
白河,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條河流,它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年秋天,我在柳樹村小學的教書生涯已經步入了第三個年頭。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從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逐漸成長為學生們口中的“老教師”。
這年秋天,校園裡迎來了幾張新面孔,為這個寧靜的小學校園帶來了一絲新鮮感。
學校新分配了兩位女老師和一位男老師,他們都是剛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學生,帶著滿腔的熱情和年輕人的活力來到了這裡。
他們見到我,眼中閃爍著敬意和好奇,熱情地稱呼我為“師兄”,希望我能夠在工作和生活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照。
這些新老師的到來,不僅為學校注入了新鮮血液,也為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活力。
其實當時考上師範的學生,有城裡的更多的是縣城和農村的孩子。
畢業分配大都是就近分配,基本上分配的學校離家都不是太遠。
但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考上師範學校後,一躍成為了商品糧戶口,家裡就沒有了土地和宅基地了。
住校便成了我們共同的選擇。當時學校安排了宿舍,雖然條件簡陋,但總比在家裡好一些。
在這裡,我們不用來回奔波,不用承受風吹雨淋,更不用交水電費,生活成本大大降低。
而且,幾個老師住在一起,生活也變得有趣而不寂寞。
更讓人心動的是,隨著新來的女老師的到來,校園裡似乎也多了幾分浪漫的氣息。
在那個資訊閉塞、娛樂活動匱乏的年代,能夠和一位女老師相識相知,甚至結為伴侶,對我們這些農村出身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幸運和幸福的事情。
這也是我們婚姻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二。
讓我驚喜的是,新來的兩位女老師,劉月琴和李曉純,都是從縣城來的,她們的面板白皙,舉止優雅,與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她們的到來,不僅讓我感到眼前一亮,更讓我心中生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衝動和渴望。
因為柳樹莊小學離縣城不是很遠,可能她們暫時沒有找到好的單位,只是來學校過渡一下,說不定一兩年後就會調走。
兩個女老師不愧是城裡的姑娘,長得那叫一個白嫩嫩,嬌滴滴,看得我心癢難耐。
詩經雲: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