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聽說此人本是一介布衣,新近才做了縣衙捕頭,不由得心中生疑。
一個普通的莊稼人,怎麼會一躍成為縣衙捕頭呢,難道背後有不可告人之事?
張雲燕疑惑難釋,很想了解知縣的情況,也想知道這位捕頭與知縣是什麼關係,人品怎樣,於是問起原由。
那個人告知,知縣為人正直,關心百姓疾苦,深受人們擁戴。他能得遇知縣,並收留重用,既是偶然之事,也很幸運。接著,他講起自己的身世和經歷。
……
此人姓董名方林。老家不在此地。他自小喜愛武藝,在村裡跟習武的人學練過拳腳及兵器。
後來,他外出拜師學藝,練得一身好功夫,不說本領高強,也非一般人可比。
董方林家原本比較富裕,一切由父母操持,不用自己操心費力,日子過得自由自在。
後來,父母相繼撒手人寰,方林要獨自撐起這個家。他不會務農,也不知道怎樣安排生活,只出不進,爹孃留下的積蓄消耗殆盡,家境越來越差,日子越來越艱難。
父母離世前,已經給他定下婚事,是本村王家的女兒。他二人從小認識,可謂青梅竹馬,長大後互相都有好感,一紙婚約把二人連得更緊密,也倍覺親近。
董方林見隻身難於撐起這個家,便想早日完婚,也好和娘子把已經落敗的家挺起來。哪知,王家嫌他貧困沒有出息,把婚約廢了。
董方林沒有過門的媳婦叫王玉芬,父母已經離世,和兄嫂一起生活。
玉芬深愛著董方林,見兄嫂毀了婚約,十分不滿:“哥哥,這門婚事是爹孃所定,怎能說變就變呢,不是有悖於爹孃的心願嘛,不能悔婚。”
“哥哥是為你好,董家已經敗落,你要是嫁給他,又愁吃又愁穿,窮日子沒有盡頭,可怎麼過呀?妹妹再等一等吧,哥哥給你選個好人家,讓你少受一些累,少吃一些苦,享一輩子福。”
“哥哥,我和董家的婚事早就定下了,鄉親們都知道,要是退婚,人家會說咱們嫌貧愛富。到那時,該如何面對鄉里鄉親呀?”
“妹妹,這種顧慮有些多餘,還是多為自己著想吧,哪管得了別人如何議論,隨他們說去,怕什麼呀。”
“哥哥不能這麼說,被人指指點點,該多難堪呀。再說,方林哥哥人品好,又肯幹,眼下困難一些,以後的日子會好起來的。妹妹不能違背爹孃的心願,跟著他,就是一輩子吃苦受窮,也認了。”
“我是你哥哥,哪能讓妹妹吃苦受窮呢,不要說了,我是不會讓你嫁給他的。”
“不,我要遵爹孃之命,非董家不嫁!”
“妹妹,不要任性了,這個家我說了算。爹孃在,從爹孃;爹孃不在,你必須聽哥哥的。”
王玉芬決心已定,又無法說服哥哥,只能整天以淚洗面。
其實,哥哥不是隻為她著想,還有自己的小算盤,父母去世前已經把妹妹託付給他,併為玉芬留下一筆不菲的嫁妝,日後為她和董方林完婚。
哪知,他見財起意,想吞下這筆嫁妝,再給妹妹尋找一個富裕人家,又能賺一筆彩禮。
玉芬的兄長算盤打得挺好,卻落了空,王玉芬說到做到,無論哥哥給她找什麼樣的人家,條件有多優越,就是不答應。她聲稱,如果不能和董方林完婚,寧願這輩子不嫁人。
董方林已經知道玉芬的心意,十分感動,怎奈沒有能力滿足其兄嫂的條件,已經心灰意冷。他整天無精打采,自暴自棄,沒有心思再做事情,一天一天地混日子。
同村的好朋友韓玉德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便拉起他去外地做生意。
離開了傷心地,董方林的心情漸漸地好起來,也有說有笑了。
一開始,韓玉德和董方林做小本生意,倒來倒去賺點兒小錢,積攢一些本錢後,生意漸漸地做大了。他們異地買賣,見利就做,很快便掙了三四十兩銀子。
董方林的心裡又燃起了希望,想等到年底回家去迎娶王玉芬。
哪知,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董方林很不幸,身患重病臥床不起。
韓玉德為了照顧他,沒有精力顧及生意事,整天東奔西跑請醫買藥,盡心盡力地為好友治病。
治了一段時間後,董方林病情不但沒有好轉,還日見加重。所剩銀兩已經不多,二人很著急。
董方林知道自己的病情非常嚴重,很痛苦,也很絕望,不再抱有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