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正講完了規矩,便掃過眾人問:“你們中有誰認得字?先站過來。”
幾百餘個人中只站出來了寥寥四五個個,其中就包括李熙螓在內。
她們大多是因為父親讀過書,所以才會教她們讀書,更甚者因其父親還是個秀才,卻因故逝去雙親,不得不想法子討口飯吃,不成想進宮做侍女還有有用之處。
問到李熙螓為何識字時,有了借鑑,她也說出同她們一樣的緣由糊弄了過去。
“好,你們認字的在我這領一紙宮規去,每日例行督促大家謹記,背誦。大家互為提醒,日後若會分派去照顧各后妃娘娘甚至是聖人的差事,要是出了岔子違反紀律後果可得自負。”
典正粗老的嗓音帶著和藹之意,緩緩說畢宮規,交代完便離去了。
李熙螓深諳其中道理。
盛唐時有強大的女官制度,可在此之前便因制度沒落,裁減了大量的女官,哪怕遷都前都是除了底層侍女,便只有皇帝和嬪妃身邊的宮女還有寥寥數人尚有品級。
所以人手緊缺之下,所有侍女裡若有七巧玲瓏心思之人或許會安排去填補空缺也不無可能。
大多侍女便是由年長些的宮女來帶,所有剛進宮的侍女都聽年長些的話,已沒有了龐大的六局二十四司,宮人就縮減了許多,故而規矩無人時刻提醒,更是得銘記於心。
以上步驟走完就是來看各個女子有什麼本領或想去做什麼。
原本民間女子作為侍女便是基本難以晉升為女官的,現在制度沒落更是不太可能的事,畢竟其中要克服的重重困難就不異於攀越天塹。
但小黃門說,現在洛陽宮內缺侍女,更缺有能力的女官。
所以即便是民間女子,也會考考慮根據各自的本事來安排以後的去從,繼而晉升為有品級的女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有這般能力的侍女,幾乎於萬里挑一無異了,所以也不過是畫餅充飢,當個戲談聽聽就罷了。
但小黃門把上頭籠統的意思說明了,也適當放鬆了條件,讓大家有那個心理準備和向上攀越的鬥志,省得宮人懶散生出惰性。
有的說會細活,例如繡花、織布、豢養花草;有的說會做粗活,例如浣衣、灑掃等,但大部分人都不知自己會什麼,就只能聽從安排了。
別看粗活細活是兩大類,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活計,但其中門道要達到精進的地步也是不容易,無論她們處於哪種階段,做什麼凡事都能給予她們抉擇的權利。
故而也就都先去幹缺漏的活計,再行觀察和安排。
現今宮廷內禮樂崩壞,不比盛世時必須有嚴格條律遵循已是不爭的事實,總之從上至下大多都處於一種疲倦的態度,差不離就行了。
會的和不會的陸續在小黃門安排下分作兩大列。說會些本領的即會著重考查,不會的則根據身體狀況看做粗活侍女還是細活侍女。
這些活計少不了人做,一些皇妃及公主的要求細規格高,自然不能消極怠慢。
有一部分徵集來的侍女是姿容不差的,畢竟要在後妃甚至是皇帝身邊伺候,哪怕只是灑掃事宜,哪怕略過一眼也是不能驚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