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章 街機?

中美正式建交後,美國人才開始搭理他們。

這批留學生在國內都經過了英文考試,但大多數只會看英文文獻,口語不行,所以要先在華盛頓的幾所大學裡進行強化英語訓練,然後再分配到全美各個著名大學開始學習。

但也有少數口語過關的學生,李秦、李唐、韓立就是其中之一。

李秦前世就是英文翻譯,這輩子還自學了日文和德語,完全不需要進行語言強化。

李唐和韓立也都是北大和清華的高材生,語言方面不比他差,三人在這方面都沒有問題。

所以美國教育部在半個月後根據他們的專長,將三人分配到了臨近矽谷的“斯坦福大學”。

李秦對自己被分配到“斯坦福大學”很滿意,儘管這是一所在40年代後才穩定進入美國前十的名校,此時與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頓、耶魯相比,名氣上還是差了一些。

但在李秦眼裡“臨近矽谷”這一點非常重要,斯坦福大學的“電腦科學”和“電子科學”在70年代後也總是處於世界第一的排名,關鍵是這裡還有那些名校所不具備的高科技和商業氣氛。

這一點格外重要,因為他不是來學習的,一直都不是!

他要振興國內的ic和it產業,但這兩個堪稱是最燒錢的產業。

所以不管他有什麼計劃,首先都要解決“錢”的問題。

但這個時代在國內賺不到錢,未來十年國內依舊處於憑票買東西的年代,不僅沒有供他發展的人才和市場,連政策方面也有大片空白。

他要賺錢只有想辦法到西方國家,包括ic和it領域的人才,暫時也只能在國外尋找。

“哥,這所大學,真的很大!”

李唐來到斯坦福大學後,最大的感觸就是這個。

這座學校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校園佔地面積大得離譜,全校足有八千多英畝的面積。

這是什麼概念?

可以參考一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只有兩英畝,而北大和清華加起來才2000英畝,這樣一對比就知道斯坦福大學的地盤有多大了。

所以學校在50年代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們將一千英畝的土地以極低廉,只具象徵性的地租,長期租給工商業界或畢業校友設立公司,再由他們與學校合作,提供各種研究專案的資金和學生實習機會,自此斯坦福成為美國首家在校園內成立工業園區的大學。

很快斯坦福工業園區裡的高科技企業一家接一家地開張,不久就超出斯坦福能提供的土地範圍,工業園區隨即向外發展擴張,終於在70年代形成了美國科技尖端、人才高地的“矽谷”。

“老四,這裡可不僅僅是大而已!”

李秦知道只有身處這樣一個科技與商業並存的氛圍裡,他的計劃和抱負才有機會施展。

但他很有耐心,初來斯坦福大學的前一個月,他只是和弟弟,還有韓立埋頭於計算機房和圖書館。

三人表面上是在學習計算機高階語言和程式設計技術,實際上是在瞭解這個時代的計算機軟硬體發展,利用那些靈魂裡的海量知識來勾勒未來。

他雖然把大部分靈魂剝離出去,但是靈魂裡的知識卻在融合過程裡被他消化了。

不過這些記憶對於七八十年代的技術瞭解不多,因為那都是過時的東西了。

這時美國的ic和it領域究竟發展到什麼水平,他必須好好了解一番,然後才能規劃未來的發展路線。

這期間他也沒忘記觀察學校裡的那些天才學生,甚至還跑到過矽谷tou

kui那些未來的名人,比如剛剛成立蘋果電腦公司的喬布斯同學。

當然了,他每天也會檢查一下自己的公寓,看有沒有人在暗中監視自己,畢竟他身上有不少秘密,絕對不能讓人發現。

他知道這種監視肯定會有,當年愛因斯坦被fbi一直監視到去世。國內一些從事科技行業的公司老總,同樣是連電話都被監控。他將來只要做大了,必然也會遭到如此對待。

現在就已經是如此了,他和李唐、韓立的公寓裡就裝有qie

裝置,今後說話就要注意點了。

三人在斯坦福大學低調的待了一個月,計算機系的一個研發小組終於找到他們,希望他們能加入研發一種小型計算機的任務。

美國大學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一旦某些科技有可能產生突破,各個大學的教授和博士們便開始撰寫論文,提出眾多相關的基礎理論。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