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改變歷史新政受阻
嬴政讓李斯將楚國和魏國的使者招待好,然後讓尉繚子、蒙驁,李斯,王翦等人火速進宮,商量示意。
在嬴政的心裡,他不想將好不容易攻下的han國城池拱手讓人,但是為了合縱連橫,瓦解幾個國家的聯盟,他不得不這樣做。
在和眾位大臣商量之後,嬴政最終還是選擇了兌現承諾。
有舍才有得,嬴政“要以一個han國,換取整個九州大地”。
不過嬴政也不是那麼好相處的,在和眾位大臣商量之後,使出了一招陰險的政策。
他捨棄五分之二的土地,但是這五分之二的土地,他要讓楚國和魏國接壤,然後從中間挑撥,引起楚國和魏國的戰爭。
到時候,秦國以第三方的姿態,聯合魏國,攻打楚國,先滅楚,統一了後方,然後再滅魏。
先滅的楚國的原因,是因為楚國的實力比魏國強。
第二天一早,秦王讓人將魏國和楚國的使者請到了大殿,然後開始進行了商量事宜。
楚國和魏國的使者沒有想到嬴政竟然這麼好說話,竟然真的同意了,他們原本還以為要經歷一番波折,沒有想到這麼順利。
這可都是功勞啊,如果這件事情辦成,等回到國內,他們會成為英雄一般的存在,不僅會升官發財,而且還能獲得名聲,沒準還能青史留名。
所以兩個出使秦國的使者,也顧不上其他了,秦王能答應就已經是天大的喜訊了。他們根本沒有發現,魏國和楚國已經接壤了。
因為扶蘇的到來,整個戰國時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歷史將不再是歷史,因為扶蘇正在創造者歷史,秦時明月也將不是完全的秦時明月,因為九州千年的猛將文臣,絕色佳人都在這裡匯聚。
七國的一統,會在扶蘇的推動下,時間變得更短,六國滅亡的速度也會加快。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用以前的眼光看待一切,無疑是悲催的。
han國的滅亡,給其餘的五國造成了完全不一樣的影響,魏國和楚國秣馬厲兵,兩個國家正在大練兵,一副好像要爆發戰爭的架勢。
魏國和楚國的目的很簡單,如果秦國不兌現承諾,他們就聯合起來攻打秦國,逼迫秦王嬴政。趙國和齊國都還好些,特別是齊國,位於桑海之濱,根本和秦國不接壤,所以是五個國家中最為淡定的一個。
燕國就不一樣了,燕國太子丹本身就仇視秦國和扶蘇,在han國滅亡之後,燕國太子丹力薦自己的父王燕王喜,讓其防備秦國,但是可惜的是,沒有得到燕王喜的認同,太子丹無奈,只好暗中動用自己的勢力。
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墨家,太子丹絕對不允許秦國獲利。
除了六國之外,諸子百家的內部也發生了不同的聲音,七國的局勢,因為han國的滅亡,頓時變得有些緊張起來。
在新鄭,范仲淹有條不紊地處理著一切時期,在原本han國的邊界,幾個軍團守護在邊界,防止魏國和楚國的進攻。
而han國內部,實行新政變法,圖強。但是因為扶蘇不在,受到了很頑強的阻力,特別是新鄭,士大夫集中的地方,新政觸犯了他們的利益,受到了嚴重的抵制。
范仲淹沒有扶蘇那樣的魄力,以屠刀鎮壓一切,他選擇了妥協,將目標放到了新鄭周圍的地方,那裡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士族之人潛逃的潛逃,被殺的被殺,相對於新鄭來說,這些地方的阻力太小了,而且也沒有那麼錯綜複雜,范仲淹可以保證改革的實施。
不得不說,范仲淹不如和諸葛孔明,也不如狄仁傑,如果是他們兩人中的一個,絕對不會顧及那麼多。
不同意,好,那就殺到你們同意。
范仲淹本身就是han國人,而且還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官員。
原本被自己踩在腳下的小人物有一天突然那高高在上起來,讓這些心高氣傲的世家大族怎麼能夠忍受地了,不僅不配合范仲淹,反而在一些事情上面的刁難,甚至有些大士族,直接給范仲淹索要官職。
扶蘇不在han國鎮守,讓這些士族的心再次猖狂起來。
而此時的扶蘇在做什麼,此時的他正在和娥皇女英纏綿。
扶蘇和娥皇女英花前月下,在瀟湘谷足足呆了一個月的時間。
這一天,扶蘇突然聽到了烏鴉的叫聲,他明白,自己是時候離開了。
果然,不多久,一隻烏鴉便飛了過來,落在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