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三寶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
于謙走到扶蘇的面前,急忙拜見道。
“于謙,拜見大公子”,于謙對著扶蘇行禮道。
“於大人快快請起”,對於這樣的官員,扶蘇一般都是比較尊重的。
扶蘇將於謙攙扶起來,然後將其降生出去。
扶蘇沒有給於謙安排身份。
而是讓系統給於謙安排了身份。
五倍召喚卡的第三張,扶蘇召喚出了空白召喚卡。
第四張,扶蘇再次召喚出一張召喚卡。扶蘇將明朝,著名的三寶太監——鄭和給召喚了出來。
鄭和,明朝著名的大太監,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人。
華夏曆史上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於明洪武四年出生,是馬哈只第二子,鄭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和僅十歲,被明軍副統帥藍玉掠走至南京,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
永樂元年,姚道衍和尚收馬和為菩薩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永樂二年,鄭和立下赫赫戰功。
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
並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
後來鄭和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八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國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傳聞之中,鄭和七次下西洋,每一次都不一樣。
第一次下西洋,是朱棣命正使鄭和,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二萬八千餘人出使西洋,造了長四十四丈,廣十八丈的大船六十二艘,從蘇州劉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門楊帆,先到占城,後向爪哇方向南航。
鄭和在爪哇三寶壟登陸後,進行貿易。
當時西爪哇與東爪哇內戰,西爪哇滅東爪哇,西爪哇兵殺鄭和士兵一百七十人,西王畏懼,獻黃金六萬兩,補償鄭和死難士兵。
隨後到三佛齊舊港,時舊港廣東僑領施進卿來報,海盜陳祖義兇橫,鄭和興兵剿滅賊黨五千多人,燒賊船十艘,獲賊船五艘,生擒海盜陳祖義等三賊首。
鄭和船隊後到過蘇門答臘、滿刺加、錫蘭、古裡等國家。在古裡賜其王國王誥命銀印,並起建碑亭,立石碑“去華夏十萬餘里,民物鹹若,熙嗥同風,刻石於茲,永示萬世”。
永樂五年九月初二回國,押陳祖義等獻上,陳祖義等被問斬。
施進卿被封為舊港宣慰使。
舊港擒賊有功將士獲賞:指揮官鈔一百錠,彩幣四表裡,千戶鈔八十錠,彩幣三表裡,百戶鈔六十錠,彩幣二表裡;醫士,番火長鈔五十錠,彩幣一表裡,錦布三匹等等。
第二次下西洋,鄭和主要訪問了占城、爪哇、暹羅、滿剌加、南巫裡、加異勒、錫蘭、柯枝、古裡等國。
於永樂七年夏七八月間回國。鄭和專程到錫蘭,對錫蘭山佛寺進行佈施,並立碑為文,以垂永久。碑文中記有“謹以金銀織金、紡絲寶幡、香爐花瓶、表裡燈燭等物,佈施佛寺以充供養,惟世尊鑑之”。
此碑於1911年在錫蘭島的迦裡鎮被發現,現儲存於錫蘭博物館中,是用漢文、泰米爾文及波斯文所刻,今漢文尚存,是中斯兩國友好關係史上的珍貴文物,也是斯里蘭卡的國寶。
第二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兩萬七千人。
······
完成了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壯舉。
鄭和下西洋,不僅對當時的大明王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對後世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鄭和下西洋推行和平外交,穩定東南亞國際秩序,鄭和下西洋前,天朝周邊的國際環境動盪,主要表現在東南亞地區各國相互猜疑,互相爭奪。鄭和下西洋調解矛盾,平息衝突,消除隔閡,有利於周邊的穩定,維護了東南亞、南亞地區穩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聲望。
所以,可以看出鄭和的船隊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不是用於侵略擴張,而是用於實現和平目的。
李約瑟評價:東方的航海家天朝人從容溫順,不記前仇,慷慨大方,從不威脅他人的生存,雖然有恩人自居;他們全副武裝,卻從不征服異族,也不建立要塞。
有的人說當時的皇帝傻,不趁機掠奪,搶佔地方。
結果過了地,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