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當然,還帶上了一些文武大臣,而正兒八經的軍隊,就只有那五萬騎,其餘的五十萬,就是部隊家屬。”
“這部隊家屬,也不是去打仗的,就是搞後勤的,只有五萬騎兵才是作戰部隊。”
“別覺得少,事實上,此時,寧陽侯帶著十萬大軍正在江浙平叛。”
“靖遠伯,也帶著十萬大軍在湖廣平亂。”
“這已經有二十萬大軍了!”
“朱祁鎮還能找的出來五十萬大軍才有鬼了!”
“根據記載,正統九年的時候,朱祁鎮犒賞在冊的京軍,就只有二十二萬人!”
“本來就只有二十二萬京軍,江浙平叛要十萬,湖廣平亂要十萬,哪還能找得到五十萬大軍?”
“再說了,明朝是吃空餉最嚴重的朝代,這二十二萬人,也只會少,不會多!”
“同時,在朱祁鎮親征之前兩個月,這個調兵幾千,那個調兵支援幾萬,還沒出門,就已經調走了六七萬人了,哪還有五十萬大軍?別說五十萬了,朱祁鎮還能找出十萬來,明朝的軍事實力都逆天了!”
“朱棣北伐,別說什麼帶五十萬大軍,這五十萬大軍中,其實是包括運輸後勤隊伍的,真正能作戰的,也不過只有十多萬人罷了,絕對不超過二十萬!而且,這些作戰部隊中,還有從別的地方調兵過來的,這才有了北伐!”
“而朱祁鎮,不說真帶走五十萬大軍吧,哪怕只帶走二十萬大軍,那也相當於抄家了!”
“這是連京城都不打算要了的節奏。”
“所以說,五十萬大軍是不存在的,二十萬大軍也是不存在的,五萬騎兵才是他真正帶走的數字!”
“其餘的,全都是後勤部隊!”
“別說後勤部隊也能作戰,哪個皇帝出門打仗出門不帶後勤部隊?”
“朱棣北伐,還要帶二十多萬後勤保障人員呢!”
“別以為打仗就是拿頭去莽,士兵是人,他們也需要吃飯,也需要包紮傷口的。”
“至此,朱祁鎮就帶著一批文官武將出發了。”
“先看看文官帶了誰,武將帶了誰。”
“文官: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
“吏部左侍郎,刑部右侍郎。”
“工部右侍郎,翰林院學士,以及一些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
“還有給事中,中書舍人,監察御史,郎中,員外郎,主事等等!”
“這就是一大批文官。”
“而武將方面就是: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這些。”
“相比起文官來,武將真的不算多。”
“這像打仗嗎?這根本就不像打仗!”
“打仗用得著帶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侍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這些麼?”
“其實有個更貼切的說法就是……”
“朱祁鎮帶著這些人,去巡查了!”
“查的是糧,查的是錢!”
“正統十年的時候,他就想查,結果,查到哪,哪著火!”
“他現在不親自去走一趟,整個大明朝可就被蛀蟲給蛀空了!”
“他只管查,而查到誰頭上,誰倒黴!”
“當時就能給你砍了,跑都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