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包圍太原!”
“此時,金國大軍那是長驅直入,兵鋒直逼開封城!”
“宋徽宗趙佶當場被嚇暈,被救醒後,二話不說,傳位皇太子趙桓。”
“趙佶這是不想當亡國之君,想讓自己兒子頂上。”
“就算宋朝滅亡,到時候,他也不是亡國之君。”
“趙桓沒辦法,趕忙貶了蔡京、童貫等人,然後重用李綱抗金!”
“只是,宋軍還是有些糜爛,就算重用李綱也沒用。”
“而且,他一邊重用李綱抗金,還一邊與金乞和。”
“稍稍讓金國的大軍停滯片刻!”
“但沒過多久,金國再次南下!”
“靖康元年,正月,完顏宗望度過黃河,第二天,就攻下了滑州,繼而包圍了宋朝首都汴京!”
“好在,有李綱極力抵抗,汴京城這才沒破!”
“二月,脅迫親王太宰為人質,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乞求議和。”
“伴隨著這一邊乞和,一邊抗金,時間一點點過去,汴京城內,無數人心驚膽戰的度過到了靖康二年!”
“在此期間,無數人想跑,就連宋欽宗趙桓,也想跑。”
“但他最後還是被李綱給勸了下來!”
“誠然,金國的軍隊的確強大,可是,開封城畢竟是都城,想要攻破開封城,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宋欽宗這才留了下來。”
“而在這段時間內,宋欽宗一邊表面上聽從李綱的建議。”
“李綱說,金軍孤軍深入,糧草肯定不多,壓根就不需要多害怕!就算出戰不利,而已可以固收城池!等召集的各路勤王之師前來,到時候內外夾擊,一定可以打敗金軍!所以,千萬不能割地求和!”
“宋欽宗表面上說,是是是,卿說的對!”
“而暗地裡,他卻接受了李邦彥的建議,悄悄的派遣使者前往金營割地求和!”
“趙桓可謂是混招拼出,說他信任李綱吧,可是他又不完全相信。”
“總感覺還是需要議和!”
“表現的優柔寡斷,又懦弱無能!”
“最關鍵的是,靖康元年二月的時候!”
“當時,宋欽宗還下令,讓姚平仲率領意外人夜襲金軍大營,由李綱主持劫寨行動,希望透過這次奇兵出襲生擒完顏宗望,緩解一下軍事壓力,同時贖回人質等。”
“但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竟然被人高密了。”
“金人早有準備的情況下,這次偷襲失敗,劫寨行動也失敗了!”
“當然,這高密,就不得不說李邦彥與李梲了!”
“這兩個傢伙,是主張議和的!”
“當時宋庭的情況就是這樣,李邦彥與李梲想要議和,李綱,种師道等人,想要打。”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但誰也說服不了誰。”
“關鍵是,宋欽宗這個也聽一聽,那個也聽一聽,自以為自己的手段很高明,不去聽信一家之言,可往往這就是他嘴蠢的時候。”
“正如這次劫寨行動一樣,本來,奇襲,出其不意的情況下,不說能夠事半功倍吧,也能打出一點成績來!”
“可李邦彥與李梲兩個老逼登,竟然有意無意的向奸細鄧圭透露情況,最終導致失敗!”
“關鍵是,失敗也就罷了。”
“那些一心想要投降乞和的大臣們還開始散佈謠言,故意捏造罪名嫁禍給李綱,李邦彥還把所有責任都推卸到李綱頭上,說一切的錯,都是李綱的錯。”
“因此,李綱被宋欽宗革職。”
“甚至,還想把李綱送給金人,以求討好!”
“最最關鍵的來了,在李邦彥等人的勸說下,成功讓宋欽宗還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也不得傷害金軍,免得破壞了議和的可能!”
“這操作,簡直讓人智息!”
“人家都兵臨城下了,南侵路上,殺了多少漢人?那是幾萬,十幾萬的殺!”
“而那些文人大臣們,還想著乞和!”
“好在,李邦彥這操作,實在是引起了廣大軍民的憤怒與不滿!”
“他們去向宋欽宗請願,強烈要求恢復李綱與种師道的職位,抗戰到底,並且,還要罷免李邦彥等人!”
“一時間,響應者雲集,堵塞街道!”
“憤怒的群眾更衝入了皇宮之中,看到李邦彥,就拿石頭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