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索要難逃的三鎮人,西夏索要宋朝自熙河開邊以來所拓展的疆土!就這麼兩個訊息,其餘的,一無所有。”
“建炎二年,四月,繼續向金求和,金太宗不僅不接受,反而發動南侵。”
“同年冬,金軍分三路大軍南侵。”
“前線無力抵抗。”
“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七,金軍攻佔兵家必爭之地,徐州,同時進入淮東地區,進犯泗州。”
“此時,因為朝政大全都掌控在汪黃二人手中,趙構甚至都不知道前線的軍情。”
“同時,汪黃二人,還建議趙構,極速派遣使者,前往金營求和。”
“然而,此時,金軍已經長驅直入,擊潰了韓世忠,劉光世的軍隊,度過淮河!”
“二月初二,金軍破楚州,攻陷天長縣,急襲揚州。”
“直到此時,趙構終於收到訊息,他都慌了,也不管與宰相商議了,二話不說,就在宦官與都統等五六人的陪同下,急忙披甲騎馬出逃!”
“一路逃亡至杭州,直到此時,才鬆口氣。”
“金軍一路追,最終追不到,才回去。”
“為了乞求金人的寬恕,趙構下旨,啟用張邦昌的親屬,派人拿著張邦昌與金人和談的文書前往金營,再次乞和!”
“同時,還外放了汪黃二人,拜朱勝非為右相,升王淵為籤書樞密院事。”
“金國那邊,顯然懶得追了,算是預設了乞和的請求。”
“然而,還不等趙構鬆口氣,又發生了內亂。”
“軍官苗傅、劉正彥對王淵和宦官康履等不滿。”
“建炎三年三月初五日,藉口王淵勾結宦官謀反,等王淵退朝時,伏兵殺之。”
“趙構聞變大驚,在朱勝非等人陪同下,登上城樓接見兵變將領。”
“苗傅當面嚴厲斥責趙構信任宦官,賞罰不公,黃潛善、汪伯彥誤國,卻沒有得到懲罰。”
“王淵遇敵不戰,卻因宦官而得到升遷。”
“同時,提出了誅殺康履、藍珪、曾擇等大宦官以謝三軍,並將帝位傳給皇太子。”
“趙構迫於無奈,只能讓年僅三歲的皇子趙旉被扶上皇位,改元明受。”
“聽聞兵變,各地都發動勤王,就連劉光世、王德、韓世忠也相繼引兵來會。”
“直到此時,苗、劉二人才慌了。”
“四月初一,在朱勝非等人的勸說下,苗、劉二人同意趙構復辟。”
“趙構表示大度,賜給了兩人免罪‘鐵券’。”
“等韓世忠等人抵達後,直接打敗兵變的苗、劉二人軍隊,眼看大勢已去,苗、劉二人也只能逃離!”
“四月二十,趙構離開杭州,抵達江寧,次日改建康府,作為行在!”
“五月中,苗、劉二人被俘獲,七月押往建康處死。”
“而趙構那邊,在抵達建康府後,就繼續任命大臣,去向金乞和,表示,願去尊號,用正朔比於藩臣。”
“可惜,金人依舊不鳥他。”
“建炎三年,七月,完顏宗弼率三路大軍南下,得知訊息的趙構更慌了,又派人去卑辭乞和。”
“金人不允,顯然就是想要生擒趙構。”
“閏八月二十六,趙構又跑了。”
“九月十二日,在越州上岸。”
“十一月下旬,金軍大敗宋軍,都統制戰死。”
“趙構得到訊息,又跑了,一路逃到了明州。”
“十二月十五,金軍攻陷臨安。”
“趙構又坐船跑了,跑到定海縣,十九日,又渡海跑到了昌國縣!”
“同時,他還在幻想著與金人議和。”
“顯然,金國那邊被氣得不輕,甚至都痛罵了一番。”
“而趙構一路逃跑的操作,也激怒了金國,之後,分別攻陷越州,明州。”
“終於,在建炎四年,正月,在海上堵到趙構了!”
“好在,也許是天不亡他,這時候,正好颳大風,下大雨,金國的船又小又少。”
“趁此機會,和州防禦使、樞密院提領海船張公裕,將金國的小船擊退,迫使金人退回明州。”
“而趙構,就一路繼續逃,逃到了台州和溫州。”
“金人眼看著追擊不成,天氣又很是炎熱,再加上孤軍深入,想了想,在劫掠一番後,決定退兵!”
“眼看著金人走了,戰戰兢兢的趙構才從海上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