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再傳給弟弟,如果沒了弟弟,再傳給老趙家的年長的後輩!”
“按照這個說法,那趙光義應該傳給他弟弟,或者傳給趙匡胤的兒子,比如趙德昭。”
“可他沒有,偏偏傳給了比弟弟,比侄兒更加年幼的兒子。”
“總之,趙光義經歷的一系列行為,就不是順位繼承應該有的樣子。”
“而偽造這金匱之盟的,自然也就只有趙普了!”
“當初,趙普與趙光義有矛盾。”
“但趙普被貶之後,想要重新站在巔峰,就只有投靠趙光義。”
“太平興國六年,也就是趙普拿出這金匱之盟前後,趙普被授為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館大學士,封梁國公,實現第二次拜相!”
“當然,還有一個證據!”
“趙光義好色,這一點毋庸置疑,小周後就不用說了,那幾乎成了眾所周知的事!”
“在《鐵圍山叢談》中有相應的記載。”
“趙光義調戲趙匡胤的寵妃花蕊夫人,被趙匡胤發現。”
“趙光義能怎麼辦?雖說花蕊夫人並沒有被正式冊立為妃,但那也是趙匡胤的女人。”
“這高低也得安一個調戲皇嫂的罪名。”
“所以,趙光義一咬牙,趁著花蕊夫人去折枝的功夫,辣手摧花,一箭射死了花蕊夫人!”
“同時,他還向趙匡胤表忠心,表態度,說女人只會影響大宋的氣運,漂亮的女人更是如此!如果兄長再這般沉迷下去,巴拉巴拉……”
“這一套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說辭,完全把趙匡胤唬住了。”
“趙匡胤心裡或許不滿,可不滿又能怎麼樣?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但從此之後,趙匡胤與趙光義的關係,就逐漸變差,甚至出現裂痕!”
“在遷都的事情上也能看得出來。”
“當時,在討論遷都問題。”
“當時,趙匡胤是打算遷都洛陽,但趙光義極力反對。”
“他表面上說,遷都恐怕會妨礙軍事,意思是,現在還不是遷都的時候,周圍還沒打下來呢,天下還沒真正的太平呢,你今天遷都,萬一人家明天打過來咋辦?”
“但實際上就是,趙光義是開封府尹,一旦遷都,他就相當於遠離政治中心了,又怎麼可能遷都?”
“就算遷都,也得等到他當皇帝之後再遷。”
“反正他是不可能贊成遷都的。”
“他所有的班底,所有的政治資源都在這邊,憑什麼遷都?”
“這其實與明朝時期,遷都的情況一樣!”
“遷都這事,一碰就要有人死!”
“所以,在開寶末年,趙匡胤剛打算遷都,然後就死了!”
“情況大概與朱標一樣。”
“無非就是一碗藥,直接一波帶走。”
“當然,一碗藥肯定是沒辦法完全送走趙匡胤的,畢竟是練武的,四五十歲了,身體硬朗很正常,一碗藥毒不死,所以,燭影斧聲不就出現了麼!”
“而趙光義當上皇帝之後,就開始抹除一些東西……”
“他抹除了趙匡胤的死亡原因。”
“在《宋史·太祖本紀》中,記載的就非常的簡略。”
“就記載了一句: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而且,《宋史·太祖本紀》中,通篇沒有出現過‘帝不豫’的字樣。”
“按照《宋史·太祖本紀》的意思來說,趙匡胤就是暴斃的,就是突然暴斃的!”
“對一個開國皇帝的記載如此潦草,你能說沒問題?”
“關鍵是,在這之前,還記載了一句‘己酉,吳越王獻馴象。’連吳越王獻了一頭馴好的象都要記載,而皇帝死亡原因,竟然一筆帶過?”
“這不是趙光義刪改,又是什麼?”
“他有本事在《宋史·太祖本紀》中寫幾個‘帝不豫’看看?”
“而且,他不僅僅刪改了趙匡胤的死亡原因。”
“他還刪了趙匡胤想真正傳位的人。”
“趙匡胤有四個兒子,長子三子早夭。”
“只剩下二子趙德昭與四子趙德芳。”
“趙匡胤想要傳位,自然就只能從這兩人身上選。”
“趙德昭,名義上的長子。”
“按照慣例,趙德昭是要被封王的,但趙德昭並沒有被封王,主要是,趙德昭比較年幼,趙匡胤打算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