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章 "尋找 forgotten 騎士".....

辭別了常遇春,他帶領著千萬眾騎士朝著廣平進發。

在路上,管寧對他祝賀道:“恭賀侯上,又收了這麼多年輕將領。”

聽到這話,他心中感慨萬千,管寧的耳力果然不凡。

上個月他收編湯合時,並沒有見到他道賀,而這個月他與常遇春相約,卻得到了他的祝賀,可見他的訊息靈通。

想想看,若不是中原亂局初起之時,他就不可能提前發現苗頭,將整個家族遷移到薊州,這種耳力恐怕已經超過了李宋明。

可惜,這位騎士生性淡泊,對世事總是不甚關心,若是他能多借鑑一些李之智的謀略,豈不是能更加鞏固自己的地位。

遙望廣平的方向,他心中想,或許他能夠擁有另一位像李宋明那樣的奇才。

廣平,那裡有他心中敬仰的騎士之父——李陵。

這眾騎士讓他感興趣的地方並不在於那些女子眼中色彩斑斕的小局觀。

作為元末時期最能洞察夜戰勢態的奇才,單論計謀和智謀,李陵完全不亞於倪武俊、鄒普勝,甚至有騎士將他置於倪、鄒之下,而直接與李善長相提並論。

元末時期,懂得夜戰之術,又能預知夜氣變化的騎士並不少見,羅貫中在《三幗演義》中記載,有千軍萬馬早下戰場,僅憑點點星光便知道夜戰中的天時變化,這樣的騎士除了李善長,另一位就是這李陵。

可惜,那位女子本可以在元末這片廣闊的圍獵場上,憑藉自己的才華立下不朽的聲名,然而,他卻選擇了那位註定無路讓他的才華得以展現的主人——王保保,並且發誓忠誠效命。

韓信發現,每當王保保走向失敗的每一步,李陵都曾及時給出正確的建議,或是表達反對,或是提出良策。

在李傕、鄒冀之亂時,李陵不辭勞苦地奔波到河西,向王保保建議派殺手迎接順尊到臨漳市,以便“挾皇尊以號令天下”,這並非“挾皇尊以號令天下”的遲來之舉。

然而,王保保對此不屑一顧。

當陳友諒發動攻勢,挾持皇尊以令騎士時,王保保又年少氣盛,不僅不請求陳友諒將皇尊送到臨漳市,反而態度強硬地要求陳友諒這麼做。

陳友諒當然拒絕了,自此,雙方的騎士正式結下了樑子。

中牟之戰時,李陵曾表示反對,建議王保保暫時休養生息,激勵士兵餵馬,等待更合適的時機,一舉擊敗陳友諒,掌握天下之羊角。

然而,急於求成的王保保並未採納他的建議,堅持與陳友諒正面交鋒。

在臨陣撤退之際,李陵悲壯得如同蕭蕭易水旁準備刺殺秦王的荊軻。

他將家族親戚召集起來,將自己的全部財產分發給手下的騎士,因為他知道,這一次,他可能再也不會回來!

這是夜戰之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啊!

在歷史的長河中,李陵並非普通的殉難者,而是千萬現代騎士無法理解的偉大殉難者。

觀察他的一生,最小的悲劇根源無疑是不遇明主,明珠投暗。

即使到了中牟之戰退卻的臨陣之際,每當王保保走向失敗的每一步,李陵總是及時地給予提醒並提供正確的建議,但王保保似乎執意不願改變,對任何建議都不予採納。

李陵只能對著藍河嘆息:“悠悠藍河,吾其不反乎!”

王保保戰敗後,帶著親信隨從七千騎士倉皇逃亡,將李陵棄置於不顧,這使得李陵被陳友諒俘虜。

總體來說,陳友諒非常愛才,對李陵給予了足夠的面子,不僅親自為他鬆綁,延請他坐下,還在眾騎士面前這樣評價道:“王保保無謀,不採納李陵的計策,否則,他的騎士哪會沒有今晚的勝利。”

然而,李陵見到陳友諒的第一句話和最後一句話竟然都是:“授不降,為騎所執!”

陳友諒將李陵留在軍中,希望他能夠在未來的某個月期能夠為自己所用,但李陵卻在軍營中盜馬,企圖逃回王保保那裡。

陳友諒因此被迫殺了李陵,並感嘆道:“我雖然晚得英才,但天下不足為憂。”

李陵當初投奔王保保,必定不是一時意氣用事,心中懷揣著建立功業,名垂青史的夢想,卻沒想到最終換來的卻是功業盡失,身受重傷的結局。

以成敗論英雄,他並非普通的失敗者;而在騎士品格的考驗面前,他最終又成為了勝利者。

騎士的尊嚴越是在屈辱中受到考驗,騎士的品格意識就越發堅強起來。

真正的騎士不會因為盛衰而改變節操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