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開國皇帝朱元璋

義軍的首領。

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農民起義軍領袖劉福通迎立韓林兒為皇帝,號為小明王,國號為宋。朱元璋被小明王任命為左副元帥,後來又因戰功屢次升遷,到至正二十三年時,因救援小明王而被任命為中書右丞相。此時的朱元璋已經不再是十年前那個一無所有的流浪漢,他掌握著自己的地盤和軍隊,再也沒有人能夠小覷他的勢力,而他本人也已經躊躇滿志,正摩拳擦掌地為下一個人生目標努力了。

亂世從來都是最適合冒險家活動的舞臺。在元朝末年的動盪歲月裡,除了朱元璋之外,還有許多英雄或者梟雄也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他們之中,有販運私鹽起家的張士誠,出身漁家、後來作過小吏的陳友諒,泛海販鹽的方國珍,幫傭出身的陳友定,差役出身的明玉珍等。這些人分別擁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各自割據了一塊地盤,想要在亂世中建立自己的功業。和他們比起來,朱元璋也擁有自己的特點。和古往今來許多成功的領導者一樣,他胸懷大志,果敢堅毅,善於用兵和用人,具有高瞻遠矚的眼光,當然還比別人多了一些運氣。於是在人生功業的第二個階段中,陳友諒、張士誠等人一一敗在他的手下,他成了群雄中最終的勝利者。

陳友諒是湖北沔陽人,他佔據著江西、湖廣一帶的地盤,建立了大漢政權,自立為皇帝。他在元末割據的群雄中勢力範圍最大,軍事實力也最強。他擁有一支戰鬥力很強的水軍,大小戰艦幾百條,野心勃勃,一直想要吞併朱元璋的地盤。而張士誠在富庶繁華的江浙一帶建立了大周政權,從此就沉浸在江南紙醉金迷的生活裡,手下的文武百官相互攀比著聚斂財富,整個政權都表現出一種不思進取的氣氛來。

當時張士誠和陳友諒的勢力都與朱元璋的勢力相鄰,究竟先攻滅哪一方勢力,成為一個具有生死攸關意義的抉擇。朱元璋的許多下屬看到張士誠的軍事實力低於陳友諒,就建議他先攻張士誠後打陳友諒,但朱元璋卻做出了與他們相反的判斷。他認為張士誠缺乏進取心,陳友諒卻習慣進攻,如果先攻打張士誠,陳友諒必然會全力來攻打自己,使自己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而如果先攻打陳友諒,依照張士誠的性格,肯定會猶豫不決,不會斷然參與他們的戰爭。於是他做出果斷的決定:先和陳友諒交手。

後來的形勢發展果然如朱元璋所料,部下們都不得不佩服他的判斷。從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和陳友諒這兩方勢力在應天、江州、鄱陽湖等地進行了幾次重大戰役,殺得驚天動地。特別是二十三年夏天的鄱陽湖戰役,雙方都調動了主力部隊參戰,陳友諒的部隊號稱六十萬,將大戰艦用鐵鏈鎖在一起長達十幾裡;而朱元璋的部隊是二十萬,主要利用小型戰船和火器進攻。這是一場極為慘烈的戰役,局面僵持不下,雙方竭力苦戰了三十六天,互有勝負,朱元璋幾次險些被擒,陳友諒的軍糧也終於告竭。正當陳友諒打算退兵,想要重整旗鼓捲土再來時,命運卻搶先終止了他的計劃:一支飛箭穿過他的頭顱,這位梟雄的人生就此劃上了句號。第二年,朱元璋兵臨武昌城下,陳友諒之子陳理出降,漢政權滅亡,這片疆土從此為朱元璋所據有。

這一年,朱元璋自立為吳王,設定文武百官,大量招賢納士,穩固自己的勢力,準備討伐張士誠集團。朱元璋和部將們制定了周密的計劃,將張士誠的領地一步步攻克。首先是江北和淮東,然後又攻下湖州、杭州等地,剪除了張士誠的羽翼,最後用大軍包圍蘇州,攻打了十個月後終於破城。張士誠燒死家屬後自殺未遂,被帶去見朱元璋,問話不答,朱元璋一怒之下將其處死,但也有人說他是被關進監獄後自縊而死的。朱元璋對當地百姓支援張士誠的行為很是不滿,後來對他們採取了很多報復性的賦稅政策,直到他去世時都沒有改變。

朱家天下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底,朱元璋派廖永忠去迎接小明王韓林兒,但廖永忠卻在半路上把韓林兒的船鑿沉,讓他葬身在長江的波濤裡。雖然事後廖永忠受到了懲罰,但人們都認為這件事情是朱元璋授意所為。這樣一來,即使是在名義上也沒有任何人能再約束朱元璋了。他一邊攻打浙東的方國珍和福建的陳友定,一邊決定向北方進攻,奪取元朝的統治中心大都。

在這次行動中,朱元璋再次體現了自己的遠見卓識。當時大將常遇春提出方案,建議一路向北直接攻取大都。他認為只要攻下大都,其他的城池也都會望風而降。但朱元璋卻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大都是元朝政權經營了上百年的都城,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