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第一個說道“我是屬於窮人暴富的,家裡從小條件不好,校服都買不起,從小又矮又瘦,老被欺負,看人家吃什麼零食,我就直吞口水,那時候有同學不喜歡吃肥肉的,就都給我,我就捨得吃一塊,剩下的直接放在口袋裡,拿回家吃,次次回家都被打,因為衣服上都是油,搞得我到現在一口肥肉不吃。
從小我就自卑,學習也不好,家境也不行,沒朋友,直到我中了張500萬的彩票後,起開啟了我的精彩人生,憑藉著這500萬,不停地折騰,終於有了自己的公司,也賺到了錢,本以為有了錢,就會有人看得起了,可我現在在有錢人的圈子裡,一樣的被人看不起,因為我缺少文化底蘊,缺少有錢該有的價值觀,比如說,有錢人的思維應該是這東西值不值我心中的價位,而不是看這東西實際值多少錢,而我的思維是想買一樣東西,一定讓它降到最便宜,即使再想要,也得等它降價。
可我一點不憎恨有錢人,我努力地向你們靠近,學習你們的思維方式,學習你們的處事方法,我覺得正是有你們的存在,才會讓人有目標,有理想,有參照物,有錢也不是你們的錯,別為富不仁就行。
“
他說完,我第一個鼓起掌來,我覺得他肯正視自己,說出自己心裡的真正想法,這是一種勇氣,無比勇敢的行為,真的值得掌聲。
跟著大家也鼓起了掌,一致認為曹雨他說的有道理,大家一起敬了曹雨一杯。
華中華第二個發言“我是個不太愛說話,也不會說話的人,說得不好的地方,大家諒解下。
我認為大家的說有錢沒錢,在我看來就是有無財富的問題,而財富又分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一般人往往注重的是物質財富,只要有錢就會有一切,最俗的一個問題就是有錢就有一切了嗎?當然不是!
而我認為物質財富根本決定不了你的精神財富,錦衣玉食決定不了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就像剛剛這位同學曹雨一樣,他擁有了物質財富,可在精神財富上一無所有,而擁有精神財富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
你的學識決定了你看問題的角度,決定你對待人生的態度,決定著你的喜怒哀樂。
我說的有點跑題了,我的論據就是是公平的,因為人生下來,精神財富都是零,擁有多少精神財富,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後天的努力,才是你能擁有多少的精神財富的根本。
我的發言完了。”
我總結了下說“你的意思是說,真正的財富應該是精神財富,所有人在精神財富上都是一樣的,所以都是公平的。
那我好奇地問下你,物質財富是否決定你的教育程度?是否決定你的教育環境,一個溫飽都無法解決的人,怎麼能擁有精神財富,他首先得有物質基礎,一個連學費都交不起的人,你要他如何擁有精神財富,當然也有像堂吉訶德似的人物,又或者是精神病,一直沉迷於自己的世界裡。”
杜詩陽反駁道“你這是在狡辯,這社會本來精神財富就是和物質財富共同存在的,物質財富不一定就能決定精神財富的多少,寒門狀元歷代不知道出了多少,他們不也是從無到有,擁有的精神財富,就意味著他們會擁有物質財富。
而擁有物質財富的人,同樣可以再用於精神財富,只要他們肯學!”
我點了點頭說“我說的有點極端,的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咱們現在談的是公平不公平問題,是不是扯遠了。
那我就談下我的看法。
二八法則大家都聽過吧?又稱巴萊特法則,關鍵少數法則,世界上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為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呢?道理很簡單,因為這20擁有80財富的人,他們世世代代都佔有80的社會資源,讓他們可以更快,更簡單的擁有這80的財富,而80的人他們佔有的社會資源僅僅有20,而在這20的社會資源裡,他們再去爭搶新一個二八法則的資源,可想而知,他們要想翻身,成為那20的人,是有多難?這公平嗎?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擁有1000萬身家的人,他會拿出100萬來投資,收益是1,他可以得到1萬元,一個只有100塊的人,他拿出10塊來投資,即使收益是100,他也才得到10塊元,而這擁有1000萬身家的人的後代呢?一樣可以享受著這不平等的收益,因為他們手上有資本,即使他是個白痴,他也比你一個只有100塊的人富有。
這基數就不一樣,怎麼可能公平?
再舉了例子“即使現在,我們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