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簽下了一年的保密協定,讓對方保證6個月之內不對其他第三方銷售這種紗線。
人家當然也不能吃虧,也逼著面料廠的老闆簽下了每個月的保底購買數量,也就是說半年之內每個月至少都要從這裡購買協議規定的紗線原料。
不用說,從原料廠回來之後,春根也和麵料廠簽訂了同樣的保底協議。
這也是一場賭局,春根和麵料廠的老闆都參與了進來。面料廠老闆和原料廠簽訂的保底數量,要比春根和他簽訂的訂貨數量多出了三成。
也就是說如果這些褲子銷量下降,春根即使按照協議數量足額從他這裡購買面料,也還是要有一些紗線變成面料廠的庫存。
這場腳踏褲的銷售盛宴整整貫穿了1990年的下半年和1991年的上半年,其影響力直到92年才漸漸平息。
春根為了完成半年的保底合同,也多次調整過銷售價格。價格最低的時候,賣出一條褲子的利潤才剛剛能有一塊錢。
但即便這樣,這一次突發的流行現象,還是給整個“東來製衣廠”的相關產業鏈都帶來一筆豐厚的回報。
90年底,因為被服廠那邊接到了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他們不得不取消了幫春根生產工作服的計劃。
雖然那個時候腳踏褲的風潮還沒有完全結束,但春根和小表弟商量之後,也不得不停止了這次瘋狂的腳踏褲盛宴。
雖然當時春根也不是太情願,但是鐵路的工作服不完成是肯定不行的,這些工作服是立廠之本。
春根頂住了小表弟的多次抗議,始終留下了一條流水線專門生產這種褲子,他覺得這種褲子應該還要流行很長一段時間,當時還幻想著過了年天氣回暖之後,繼續這場腳踏褲的盛宴。
直到過了春節,少華從東北迴來,對春根說東北農村的阿姨奶奶們裡面穿著棉褲,外面也要套著這種東北話叫——體形褲的時候,春根才鬱悶地發現,這次悶聲發財的機會確實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
雖然倉庫裡還有將近1萬米的面料,春根也決定不再繼續生產這個流行單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