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個做出反應的是豫州牧袁術,袁術毫不猶豫的接受了封王的聖旨,並宣稱薊縣朝廷的天子劉辯為偽帝,長安的天子才是正統。
之後,袁術加九錫,冕十二旒,乘金車,駕六馬,進位陳王。
第六個做出反應的是零陵太守劉備,接到了聖旨的劉備欣喜若狂,宛若陷入了瘋癲一般。
但劉備冷靜下來之後,就沒有了起初的歡喜,稱王,確實是一個美妙的事情,劉備也想稱王,可是實力不允許啊!
一旁的劉裕也開口說到:“兄長,您乃漢室宗親,當今天子的皇叔,稱王未嘗不可,但以我軍現在的實力,稱王顯然有些不切實際,望兄長三思!”
劉備緩緩的嘆了口氣:“哎,愚兄怎會不知這個道理,稱王一事,只能日後再做打算。”
劉裕拱手說到:“兄長英明!此事還需從長計議,而且區區一個二字王,並無甚可留戀之處。”
與劉裕商議後,劉備婉言拒絕了稱王的聖旨,並對長安的天子表示了感謝,同時對薊縣的天子上書,將拒絕稱王一事言明,腳踏兩隻船,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第七個做出反應的是雍州牧袁紹,本來袁紹是不想接受董卓的封王,因為董卓殺害了他叔父一家,此等血海深仇還未得報,怎能和仇人狼狽為奸?
但袁紹轉念一想,袁氏一門四世三公,袁氏門生遍佈天下,三公的高位,袁氏先人都已經擔任過了,就算袁紹再次擔任,也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五世三公而已,沒什麼新奇的。
若是稱王那就不一樣了,袁紹要是擔任了這個一字王,那可就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創下了袁氏家族的新歷史,日後若是修建袁氏族譜,也會將此事寫入,那樣才是真正的風光!
換句話講,如果袁紹接受天子的詔書,進位周王,那便是世襲罔替,子孫世代稱王,還可將王位一代代傳下去,這樣的功績,可不是區區一個四世三公能夠相提並論的!
袁紹現在的心理很矛盾,一方面他和董卓是仇敵,仇敵的示好,理應是不該接受的。
但這封王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換句話說,雖然這是董卓的授意,但這聖旨,在名義上講卻是天子頒佈的,自己接受封王,一點毛病也挑不出來。
袁紹手下的謀士也對此事發表了看法,審配、許攸、逢紀、郭圖與和珅五人,都一致認為袁紹理應稱王,除了謀主房玄齡一言未發之外,其餘的謀士都支援袁紹稱王。
歷史的軌跡不會因為一兩個人而發生太多的改變,就像劉鋒穿越到這個世界,袁紹因而去了北地這等偏遠之地,但除了被劉鋒挖走的田豐及沮授,其餘袁紹的原班人馬大多都投入了袁紹的懷抱。
即便是袁紹身處北地,他們依舊跋山涉水,來到了袁紹的麾下效力。
武將方面,鞠義、高幹、張南、朱靈、呂威璜等人,也都再度投入了袁紹的懷抱。
酒鬼淳于瓊這次卻被袁術拐走了,這算是一個小變數,不過無傷大雅,醬油黨一類的角色,收了他也沒什麼用,影響不了什麼。
這下袁紹的手下可是挺熱鬧,審配、許攸、逢紀、郭圖外加和珅,這一個個都不是什麼善茬,這下估計袁紹集團的窩裡鬥和黨派之爭會比先前更加嚴重。
房玄齡作為袁術的謀主,並沒有開口發言,雖然他心裡跟明鏡似的,知道此時不該稱王,但房玄齡望著眼波流轉的袁紹,便知道就算他開口阻止,也改變不了什麼。
稱王就稱王吧,沒辦法改變的事情,就只能接受。
當然,這些精通窩裡斗的謀士也不是平庸之輩,他們也分析出了董卓此舉的意圖,無非就是攪渾天下這潭水,從而渾水摸魚漁翁得利,但這和袁紹稱王似乎並不起什麼衝突。
許攸開口說到:“主公,您祖輩四世三公,如果您拒絕了封王,那麼您就是努力一生,頂多也就是達到和您祖輩一樣的高度,但稱王不同,若是稱王,您便超越了先祖的功績,讓後代子孫仰慕,況且主公文韜武略都是當世一流,連韓馥那等平庸無能之輩都可稱王,主公為何不可?故臣奏請主公進位周王!”
袁紹聽了許攸的話後身感贊同,是啊,就連韓馥那樣的窩囊廢都能稱王,我袁本初為何不能?
這時袁紹的長子袁譚拱手說到:“父親,連袁老二那等驕縱蠻橫之輩都可稱王,父親您還猶豫什麼?此等良機,錯過了可無處後悔!”
袁紹聽了兒子的這句袁老二,差點沒憋住笑出來,但還是強忍著笑,板著臉呵斥道:“混賬東西!袁老二也是你這小兒